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去雄性的生殖器官。如:「閹雞」、「閹牛」。《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義乃出,自閹以求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送人財物,企圖有所請託。如:「行賄」。《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政刑弛紊,賄貨公行。」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三.謬誤》:「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滅、削平、刪除。如:「剗平」、「剗除」。《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剗滅古文,刮語燒書。」《後漢書.卷四四.胡廣傳》:「今以一臣之言,剗戾舊章,便利未明,眾心不猒。」
參見「一剗」條。
心懷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存險詐,難以預測。《三國演義》第五七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卻只是心懷叵測,陰賊刻深,好鉤索人情深淺,又能為矯情忍訽之事。」也作「居心叵測」。
郎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對男子的尊稱。《三國志.卷四三.蜀書.王平傳》:「自非郎君進忠言於太傅,誰復有盡言者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某隱居在西嶽,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徑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對貴公子的稱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後於張輔吴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後為對他人子弟的敬稱。《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楊素歸謂家人曰:『小兒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當否?』素恃己有功,於帝多呼為郎君。」(4)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郎君將此兒歸閩中,又在何處另結良緣?不知且從黃易兩家之言,成了親事。」
揚揚得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得意的樣子。《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遊召譴》:「獨素殘忍深刻,揚揚得意,以為『太子由我得立。』威權震天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有天揚揚得意的又踱到他家裡去,被潘書辦騙到後房裡捆打了一頓。」也作「得意揚揚」、「得意洋洋」、「洋洋得意」。
進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士科,唐宋因之,其時凡舉人試於禮部合格者,稱為「進士」。明、清之制,會試中式,殿試後賜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皆通稱為「進士」。《紅樓夢》第二回:「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陞了本府知縣。」
交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性交、交配。《醒世恆言.卷二四.隋煬帝逸游召譴》:「帝又令畫工繪畫士女交合之圖數十幅,懸于閣中。」也作「交媾」。
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出征前,召集將士予以訓示告誡,表示堅決的戰鬥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發達,學生眾多,但人才鮮少,隋文帝下詔廢天下之學,只保留國子寺一所綜合式學校。國子學後改稱太學,而隋煬帝以後,國子寺改為國子監,並在地方設立庠、序等學校,教育規模逐步擴大。 唐 唐高祖建制以後,繼承了隋朝的教育制度,在國子監之外又設立弘文館、崇文館兩所貴族式學校。科舉考試制度也在這一時期得到完善,公元702年,武則天還創設武舉,以選拔武術人才。唐朝後期,韓愈提出了按照人性的不同,因才施教,強調教育對一個人品性的影響。 宋代 重文輕武 宋初皇帝採取「重文輕武」政策來緩解武將謀國的壓力,提高文人的政治待遇,這一政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