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式寫作」命題就如同百花齊放般地紛紛出現了,使中學階段相沿已久的作文教學,出現了很大的變革,而且這股風潮甚至蔓延到研究所考試、國家考試等重要考試之中,可說是近幾年來寫作教學求新求變最具體、最受矚目的表現(見仇小屏等《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設計與實作》)。二、「限制式寫作」之迷思「限制式寫作」的推展迄今已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掌聲固然不少,但是也引發不少疑惑,許多國文教師對於「限制式寫作」初而驚艷,繼而茫然,甚至產生些許疑慮,譬如聯合報教育版針對九十二學年度台北區公立高中第三次國文模擬考的非選擇題,下了這樣的標題:「怪怪作文題...
燎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勢力強盛,無法阻擋。[例]這股風潮具有燎原之勢,必將造成社會騷動。
蕭麗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亮眼的表現。不過,早期女作家大都是個別現象,到了一九七O年代末期,台灣女作家卻在文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風潮。有些學者把女作家在台灣引領文壇的現象分為三個時期,其中,一九七O年代中葉到八O年代初期是「閨秀文學」席捲文壇的時期,所謂「閨秀文學」,是指當時女性作家的小說內容多半著墨於男女情愛和婚姻問題,在這批「閨秀」作者中,蕭麗紅深受注目。蕭麗紅的作品只有五部,書中主角都是女性,她企圖寫出女性一生的情愛糾葛和對鄉土的眷戀。這樣軟調的書寫內容讓蕭麗紅的作品十分受到歡迎,受到一般社會大眾的歡迎,可是,在文學評論上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評...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務倫理學(deontology ethics)西方到了近代,特別是十七、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時代,湧現一般日常生活行事都以自身理性運用為依歸的風潮。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個人理性思考的地位置於各種形式的權威之上。他主張,每個人應遵循自己內心中的「無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這個無上命令可以化作一項「可普遍化原則」(principle of universalizability):你要如此行事,好讓你的決定成為律法;也就是說,你要怎麼做,完全看你是否願意讓別人處在你同樣的情...
擠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群爭先恐後到金融機構兌取現金。如:「銀行若發生財務危機,則容易引起客戶擠兌的風潮。」
輕車熟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駕輕就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主張「尊崇儒學,攘斥佛老」,反對繁采寡情的駢體文,提倡明道致用的散文寫作。得到當時知名文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響應,終使唐代的古文運動蔚為風潮。除了在文體、思想方面的改革與貢獻,韓愈的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處士石洪是韓愈的好友,他於元和五年,赴任河陽節度使烏公參謀,臨行前他擺設宴席於上東門外,與朋友們餞別。韓愈也參加了這次的宴會,並為了送別友人作了序。韓愈在文中寫道:「與處士談論古今的道理,就好像以四匹馬...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2001。(3)《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簡史》。台北:自費印製,2002。(4)《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2003。學術校訂(1)《雷震回憶錄之新黨運動黑皮書》﹝雷震著﹞。台北:遠流,2003。文化評論(1)《康莊有待》。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5。(2)《迎向眾聲:八○年代台灣文化情境觀察》。台北:三民書局,1993。(3)《為台灣祈安》。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5。(4)《喧嘩、...
品格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理論與實務工作者聚會討論,發表《亞斯本宣言》(Aspen Declaration),開啟品格教育的風潮,而美國聯邦教育部的支持,讓推動品格教育成為美國教育界的全民運動。品格教育不同於過去道德(品德)教育,道德係指一個人行為操守的良窳,如廉潔、守法、孝順等倫理與道德層面的觀念與行為表現,培養學生須具備良好的道德觀念與行為就是道德教育的目標。而品格教育較偏重人格特質的意涵,如負責、勇氣、尊重、毅力、感恩等特質,並不全屬於道德觀念與行為的範疇,而是兼重個人行為與個性性情(情緒)的層面,這些特質不僅與一般生活行為規範有關,而且...
村上春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68年4月開學後,村上認識了同堂上課的高橋陽子。當時陽子仍有交往對象,然在不久之後日本學運風潮(全共鬥時期)興起,兩人才開始出雙入對。1971年22歲的村上跟陽子決定廝守終生,男方家長並不贊成村上未完成學業就草率邁出人生的下一步。但是陽子的父親意外通融明理,岳父只問了一句:「你愛陽子嗎?」促使同年10月,村上不顧家裡反對在休學一年(後來花了七年才修完大學學分)偕同陽子到區公所註冊結婚,隨後搬去與陽子父親同住。夫妻倆以白天到唱片行工作,晚上在咖啡館打工營生。三年後在以250萬日幣現金與銀行貸款250萬日幣,在東京...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北一女時寫成的長篇散文《擊壤歌》,使她受到文壇矚目。尤其《擊壤歌》可謂台灣高中版的《未央歌》而引發風潮。朱天心大學就讀於台大歷史系,畢業後成為專業作家,她和姊姊朱天文在1970年代末期創辦了「三三集刊」,對當時社會上的文藝青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朱天心的作品曾經多次獲得《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等文學獎。是臺灣文壇的重要作家。旅居日本的胡蘭成 1974年應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之邀來臺灣,惟因胡蘭成曾為汪精衛政府的幕僚,當年往事難被接受,遂應想寫張愛玲傳的朱西甯的安排,移居朱家隔壁;也因此成為朱天心、朱天文等人的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