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47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孩童習字用的竹片,可以擦拭再寫。《說文解字.竹部》:「籥,書僮竹笘也。」清.段玉裁.注:「籥亦謂之觚。蓋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
2.樂器名,吹管樂器。為遠古短管形竹製簧管樂器,中國最早的竹樂器之一。形制似笛,有三孔或六孔之分。通「龠」。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
根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草木的根。《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蟠木根柢,輪囷離詭,而為萬乘器者。」《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臣聞國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指為人解圍。《舊唐書.卷一七九.張濬傳》:「若能此際排難解紛,陳師鞠旅,共誅寇盜,迎奉鑾輿,則富貴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漁《意中緣》第二七齣:「況且排難解紛是我輩的常事,何足為奇?」也作「排患解紛」。
脯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把人剁成肉醬或晒成肉乾的酷刑。《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曷為與人俱稱王,卒就脯醢之地?」
傾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馬車上的傘蓋。傾蓋指途遇友好,停車靠近交談,傘蓋傾斜相交。引申為朋友相交親切。《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諺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客即挂冠至,交非傾蓋新。」
紹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居間引進。《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也作「介紹」。
隨侯之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的大明珠。比喻珍貴的物品。參見「隋侯之珠」條。《莊子.讓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雖出隨侯之珠、夜光之璧,猶結怨而不見聽。」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之禍,便一直據守在聊城不敢回國。齊國大將田單想要將它收復,但努力一年多都沒有成功。當時齊國有一位叫魯仲連的人,寫了一封信,將它綁在箭上射進城中給燕軍的將領看。信裡的大意是向燕將分析當前的情勢,說有勇之人不應怕死,況且目前燕國情勢混亂,又被趙國圍攻,燕王沒有忠心之臣可以信賴。而燕軍以區區一城的兵力,便能抵擋齊國大軍,固守聊城一年,實在了不起啊!但是齊國是絕對不會放棄聊城的,會堅持到收復為止,這樣還能在這小城裡撐多久呢?勸他不如將這些軍力帶回燕國,不但可以幫助祖國度過難關,又可以建立自己的功績名聲。燕將看了信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兵回國了。這裡的典源用了「墨翟之守」。在《墨子》裡記載:故,來比喻...
自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情由自己決定或解決。如:「民族自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