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南向、南進。《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北之利大。」
壇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會盟的壇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勇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勇氣膽量的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立名。」《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而呂布乃當世勇士,若與之共取兗州,霸業可圖也。」
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安心。《商君書.農戰》:「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國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
墨守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之禍,便一直據守在聊城不敢回國。齊國大將田單想要將它收復,但努力一年多都沒有成功。當時齊國有一位叫魯仲連的人,寫了一封信,將它綁在箭上射進城中給燕軍的將領看。信裡的大意是向燕將分析當前的情勢,說有勇之人不應怕死,況且目前燕國情勢混亂,又被趙國圍攻,燕王沒有忠心之臣可以信賴。而燕軍以區區一城的兵力,便能抵擋齊國大軍,固守聊城一年,實在了不起啊!但是齊國是絕對不會放棄聊城的,會堅持到收復為止,這樣還能在這小城裡撐多久呢?勸他不如將這些軍力帶回燕國,不但可以幫助祖國度過難關,又可以建立自己的功績名聲。燕將看了信後,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兵回國了。這裡的典源用了「墨翟之守」。在《墨子》裡記載:故,來比喻...
明珠夜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珠暗投」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據《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引)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1>投人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2>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3>,輪囷4>離詭5>,而為萬乘6>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7>也。故無因至前,雖出隨侯之珠8>,夜光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注解〕 (1) 闇:音ㄢˋ...
放浪無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
噫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驚恨聲。《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極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嚴酷的刑罰,指死刑。《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李斯竭忠,胡亥極刑。」唐.薛調《無雙傳》:「尚書受偽命官,與夫人皆處極刑。」
稷下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代在稷下(今山東省臨淄縣北)學宮游學立說的學術團體。是囊括多種學說的團體,著名的人物有宋鈃、尹文、彭蒙、慎到、田駢、環淵、鄒衍、魯仲連等,孟軻、荀況及其弟子亦曾遊學於此。此學術團體除影響其後的莊周、惠施、公孫龍、韓非等外,漢初黃老之學和它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