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7.1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類離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221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2) 益州:地名。漢時設置,即今四川省等地,北周時廢。又漢時置郡,治滇池,地約在今四川省晉寧縣東,蜀漢改為建寧郡。 (3) 羽:指關羽(?∼西元219),字雲長,本字長生,美鬚髯,三國蜀河東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諡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關聖帝君」。 (4) 董督:監督、管理。 (5) 荊州:...
上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子的父親。《新唐書.卷六.肅宗本紀》:「裴冕等請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靈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唐.顏真卿〈皇帝即位賀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踐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號曰上皇天帝。」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塗炭生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眾散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叛親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隱公四年》載,春秋時代,衛國公子州吁(ㄒㄩ)殺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為君。由於多數的大臣百姓不贊成他弒兄奪位的行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當時宋國殤公即位,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並且想要用武力送他回國為君。州吁便以此為名,聯合宋、陳、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四國的大軍於是開到了鄭國,把首都的東門團團包圍,連續打了五日都沒辦法攻下,只好無功而返。魯隱公就此事問他的大夫眾仲:「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以亂服人,就像要整...
行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帝王巡幸所居之地。《舊唐書.卷一八五.良吏傳下.呂諲傳》:「肅宗即位于靈武,諲馳赴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僖皇行在住于成都,令孜與敬瑄相與交結,事盜國柄,人皆畏威。」
雞犬無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雞犬不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中唐時期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階段,歷經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稅制破壞,物價飛漲,社會陷入空前的貧困與混亂。順宗時,王叔文倡導的「永貞革新」失敗。憲宗即位後,王叔文被處死,支持革新的官員也多遭貶謫,柳宗元即為其中之一。永州(地約當今湖南永州)十年的謫居生涯,讓他接觸到最真實民間疾苦,更深切體認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於是寫下傳頌千古的〈捕蛇者說〉。當時朝廷行兩稅法,每年夏、秋兩季課稅。永州山野中產有一種含巨毒的蛇,被牠碰觸的草木會枯死,被咬的人無藥可醫,但製成藥物卻具奇效,極為珍貴,故可用來抵納稅金。有一位蔣姓捕蛇人,家族以捕蛇為業已歷三代,祖父和父親都...
孤芳自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孤芳自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孤芳自賞」本來的意思是「孤高的香花,自我欣賞」,這句成語本出於沈約所寫的一篇文章。沈約是南朝的重要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朝。齊初,因文才出眾,受到愛好文學的竟陵王賞識,而為門下「竟陵八友」之一。後參與蕭衍密謀代齊自立,並為蕭衍擬即位詔書,因此受到重用。沈約的政治地位極高,久享聲望,是當時公推的文壇領袖,《南史》稱其為「一代辭宗」。由於沈約歷仕三朝,又能仕途順暢,當時部分士人對他頗有看法,認為他缺乏操守,唯靠附庸帝王,隨波逐流而已。但沈約雖位高名重,卻篤信佛法,寡少嗜欲,為官清廉,用度節儉,亦非一般汲汲榮利、追名逐臭之輩。在〈謝齊竟陵王教撰高士傳啟...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玩物溺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玩物喪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周時,武王姬發遵其父文王之遺志,即位的第二年起兵滅商紂,取得了天下,建立周王朝。從此武王威名遠播,中原地區外的部族首領,常進貢奇珍異物。有一次,西戎進貢了一種特有的獒犬,武王因仍陶醉於滅紂的戰功中,所以放縱自己,耽於逸樂,整天與獒犬遊獵嬉戲,荒廢了朝政。朝中大臣召公見此情況,便作〈旅獒〉一文勸諫武王,其中有兩句話說:「一味把人當成玩弄的對象,那是喪失做人的道德;一味玩賞器物,將喪失原有的雄心壯志。」武王於是從善如流,收斂心性,重新回到政務上,專心於國事。後來「玩物喪志 」被用來形容沉溺於某樣的事物,因而荒廢了應做的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