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25.0014 ms
共 13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米洛斯,歐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匈牙利裔芭蕾舞者和編舞家,以義大利及西歐為工作重心。原名歐蕊,米洛斯.德.米獲利(Aurel Milloss de Milholy),他生於匈牙利的歐作拉(Ozora),於1960年改為義大利籍。米洛斯曾隨尼古拉.傑拉(Nicola Guerra),維克多.葛索夫斯基(Victor Gsovsky)和恩利可.卻革堤(Enrico Cecchetti)學芭蕾技巧,並且向拉邦(Rudolf Laban)及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學德國表現派舞蹈。1929年米洛斯以單人舞表演會在德國的各個城市開始他的演藝生涯。從1928到1936受邀為柏林國家歌劇 院(Berlin State ...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
札米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拉伯夜曲形式的歌謠舞蹈,旨在歌頌某些有身份地位者。此舞幾乎固定不移動,由男性表演,通常是領舞者獨唱一首讚美歌曲後,其他的人開始合唱,經常這種歌唱並無任何樂器伴奏,表演者以拍掌或身體節奏的擺盪來維持拍子。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帕菲斯與米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單幕舞劇。雷.拱(Claudio le Grand)編舞,佛拉齊(Mattia Verazi)編劇,薩利艾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作曲,1778年8月3日首演於米蘭斯卡拉劇院(The Teatro alla Scala)。舞劇講述:在塞普路斯大型競技場上,每位俘虜都將被丟進去餵飼野獸,帕菲斯為了要解救同伴們免於被奴役,而下到競技場內與野獸格鬥,他的愛人米拉也想跟下去,不過被阻擋回。在驚險搏鬥中,眼見帕菲斯即將被獅子咬死之際,米拉突然跳進去,像盾牌似的擋在他與獅子中間,觀眾被這種英勇的舉動感動得高聲歡呼。最後帕菲斯殺死了獅子,他與米拉及所有同伴都被釋放。本...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米氏腹瓢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米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刺穿米包取出米粒樣本的小工具。
|
薄葉碎米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莖短,覆黃褐色鱗片,柄長約10~20cm,暗紫色,葉10~20cm長,卵圓形,三回羽狀裂葉,營養葉小羽片基部圓鈍,基部楔形,孢子葉窄,孢子囊在葉近緣脈末端,葉緣反捲處。
|
漢米頓速矢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物體循其軌道運行,其速度向量將隨位置而改變,包括大小與方向。把速度向量之起點固定在某一定點,則速度向量的端點會在平面上描繪出一曲線,稱為速矢圖。速矢圖是分析軌道力學的方法之一,由漢米頓氏於1845年首創,因此稱為漢米頓速矢圖。(參見hodograph 與orbital hodograph等。)
|
米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蟲。生長在米或者穀類之中的小蟲。
|
薛米拉米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三幕芭蕾歌劇(Ballet Opera)。改編自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的悲劇,葛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作曲,安吉歐利尼(Gasparo Angiolini, 1731-1803)編舞,首演於1765年1月31日維也納。故事描述薛米拉米絲女皇夢見被自己害死的丈夫尼魯斯(Ninus)的鬼魂來到面前誓言復仇,詛咒她將被自己的兒子殺死。女皇雖然害怕,仍舊選擇了丈夫的兒子尼亞斯(Ninyas)做為新郎,在高僧「違反神的旨意」的警告與一些超自然異象發生後,婚禮依然執意進行。結婚晚宴上,亞述王尼魯斯的靈魂再次出現,預言...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嘎瑪,撒米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埃及人,為1920年代後期開羅著名的舞者。她打破赤足跳舞的習俗,而據說她穿高跟鞋上舞台的理由,是要證明自己買得起鞋子。此項革新之舉,率先使《巴拉迪舞》〔見Raksal-baladi〕產生根本上的改變。舞者在室外表演時穿著便鞋以免受熱,是很平常的,然而高跟鞋對舞蹈具有不同的重要性,那就是改變了原本純樸的本性以及身體的重心。嘎瑪亦引進面紗的使用並出現在許多的影片中。
《Sepent of the Nile》.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