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棗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麵裹棗蒸成的糕餅。《水滸傳》第五四回:「我店裡只賣酒肉,沒有素點心。市口人家有棗糕賣。」也稱為「棗兒糕」。
|
丟包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騙術。擲一包裹在路上,等別人拾取後,再加以恐嚇勒索。也作「掉包兒」。
|
短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途旅行,行一程休息一下,稱為「短盤」。《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蘇雨領命,收拾包裹,陸路短盤,水路搭船,不則一月,來到蘭溪。」
|
隅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牆角。元.鄭廷玉《後庭花》第四折:「我出的這衙門來,轉過隅頭,抹過裹角,來到李順家裡。」元.王曄《桃花女.楔子》:「轉過隅頭,抹過屋角,此間有個卦鋪。」
|
查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裹、行李。《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番過刀背,去張協左肋上劈,右肋上打,打得他大痛無聲,奪去查果金珠。」也作「查裹」。
|
菜包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食品。以麵粉和成麵團,再取之包裹菜料、粉絲等餡,蒸熟食用。
|
磕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宋元時的裹頭巾。《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如何打扮?虎皮磕腦虎皮袍,兩眼光輝志氣豪。」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你戴一頂虎磕腦,馬跨著黃膘。」
|
和囉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乞丐唱蓮花落時,用以和腔調的木拍板。《警世通言.卷三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這陶鐵僧小後生家,尋常和囉槌不曾收拾得一個,包裹裡有得些個錢物,沒十日都使盡了。」
|
關節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裹關節兩骨端的纖維囊狀構造。
|
抹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色粉塗抹臉上。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有一擊小銅鑼,引百餘人,或巾裹,或雙髻,各著雜色半臂,圍肚看帶,以黃白粉塗其面,謂之『抹蹌』。」也作「抹搶」、「抹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