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5346 ms
共 10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別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出機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機杼」原指織布機,後世引申為詩文的組織和構思。根據《魏書.卷八二.祖瑩列傳》記載,祖瑩從小就好學喜歡讀書,而且日夜不休,即使被父母禁止,還是趁著夜晚家人睡著後偷偷地繼續讀書。他尤其喜愛寫文章,長大後以擅長文學而受到朝廷重用,他常對人說:「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文章的構思、見解,要能獨創新意,就像用不同於別人的織布機,織出不同於別人花紋的布料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落俗套。祖瑩說這段話的主要用意,其實是在諷刺那些愛剽竊別人文章的人。後來「自出機杼」被用來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
支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支持、維持。元.鄭光祖《周公攝政》第一折:「臣雖無能,輔朝廷,寄命叮嚀,密旨親聽;社稷重興,付能臣支撐。」《老殘遊記》第五回:「家裡偌大的事業,全靠他一人支撐呢!」
|
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群倫,無可相比。《漢書.卷八一.匡衡傳》:「平原文學匡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三國演義》第七六回:「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也作「絕等」、「絕群」。
|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加上大小周後,通書史、善歌舞,對於後主的文學影響,是非常大的。李煜前一時期生活於這種奢靡浪漫的宮廷生活裡,他耳聞目見的,他心中所感受的,表現於作品中的,大都是這種享樂生活的反映。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樓春)這種作品,同他前期的頹廢的生活情調,正是一致。在創作上雖表現了一定的技巧,但由於內容的限制,仍呈現著花間的氣息,這是他前期作品的共同缺點。但是這種境遇,是不長久的;不久,他的愛兒瑞寶死了,大周後也死了,家以...
|
白蓮教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蓮宗。因其教徒禁食蔥乳,不殺生不飲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為一個秘密民間宗教組織,在歷史上發動多次民變,屢次受到鎮壓。 過程亂事先在湖北山區爆發。教民們以白巾裹頭,用「天上換玉星,地府換閻王,另議孔夫子,不用《四書》、《五經》」的說法來鼓舞鬥志。叛亂的教民很快地向四川、陝西一帶蔓延。這時清朝的正規軍已經沒有什麼戰力,常常是「賊來不見官兵面,賊去官兵才出現。」而掌權的和珅及其部將趁機併吞軍款、謊報軍情,叛軍的勢力因此不斷擴大。清 |
行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官廳的公文往來。《儒林外史》第一回:「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齊巧這年春天,正逢歲試,行文下去,各學教官傳齊廩生,攜帶門斗,知會了文武童生,齊向府中進發。」
|
朱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遯翁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為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後任泉州同安縣主簿。任滿之後,朝廷令他監潭州南嶽廟,其間致力於著述和講學。淳熙五年(1178年),任南康軍知軍,仍注意與士子論學,並訪得白鹿洞書院舊址,奏請予以復修。此後,歷任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等。光宗繼位,他歷任漳州知州、秘閣修撰、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寧宗繼位,他因宰相趙汝愚的招攬,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慶元二...
|
捕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衙門裡擔任緝拿人犯的差役。《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會同了眾捕快,次日解官。」《紅樓夢》第六八回:「咱們只去見官,省得捕快皂隸拿來。」也稱為「捕人」、「捕役」、「步快」。
|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放蕩不羈」。見「放蕩不羈」條。01.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一.李鐵笛》:「饒州道士曹與善,……與河北李陶真道人相識。李好吹鐵笛,蓋放浪不羈之士也。」02.清.葉廷琯《鷗陂漁話.卷六.米紫來自書詩卷》:「蓋其天性放浪不羈,故發於詞翰,超然自異,非尋常繩尺所可拘也。」
|
倭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明初侵擾中國沿海各省的日本海盜。《明史.卷三二二.外國傳三.日本傳》:「有捕倭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傳說倭寇一路放火殺人,官軍不能禁禦。」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