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措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穀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平心易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許多人一起分擔工作,自然輕鬆悠閒得多;憑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當然就會很辛苦啊!」後人評論宓子賤的作法,說他是讓自己的身體閒散,但是注意力與心思卻很集中,以平和冷靜的心情和脾氣來處理政務,其下百官自然能隨之條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時一昧地埋頭苦幹,事必躬親,不如先做好全盤規畫,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賤「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來「平心靜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平心定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許多人一起分擔工作,自然輕鬆悠閒得多;憑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當然就會很辛苦啊!」後人評論宓子賤的作法,說他是讓自己的身體閒散,但是注意力與心思卻很集中,以平和冷靜的心情和脾氣來處理政務,其下百官自然能隨之條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時一昧地埋頭苦幹,事必躬親,不如先做好全盤規畫,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賤「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來「平心靜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引盜入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將他嚇得要死,進屋一看,發現子女都已被吃掉,他才明白那個美女原來是狼妖。故事末,作者藉異史氏之口評論這件事,說:「士則無行,報亦慘矣。再娶者,皆引狼入室耳;況將於野合逃竄中求賢婦哉!」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品行,任意續絃,都是引狼入室、自招禍患的行為。
靜氣平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許多人一起分擔工作,自然輕鬆悠閒得多;憑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當然就會很辛苦啊!」後人評論宓子賤的作法,說他是讓自己的身體閒散,但是注意力與心思卻很集中,以平和冷靜的心情和脾氣來處理政務,其下百官自然能隨之條理分明地治事。所以,做事時一昧地埋頭苦幹,事必躬親,不如先做好全盤規畫,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賤「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後來「平心靜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彭瑞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文學運動,終極目標即在建立台灣民族文學,本土化要做的,就是貫澈先行代作家們未竟的使命。◎巫永福文學評論獎◎賴和文學獎◎行政院文耕獎評論集《台灣文學探索》、《驅逐迷霧 找回祖靈── 台灣文學論文集》、《霧散的時候》、《文心集》、《文學評論百問》、《歷史迷路文學引渡》、《臺灣文學沈思錄》、《泥土的香味》、《文學隨筆》;作家評傳:《鍾理和傳》、《葉石濤評傳》、《台灣文學50家》、...
入石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的小楷範本,後人尊稱他為「書聖」。而羊欣用來形容王羲之筆力的「入木三分」,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揚眉伸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序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序和論。指引言和評論。《宋書.卷六九.范曄傳》:「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
不學無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人將此事密告皇帝,霍光的妻子便意圖謀反,被朝廷派兵圍捕,霍氏族人因此被誅殺殆盡。班固在《漢書》裡評論霍光,說他對漢室的功勞,雖然比古代的賢臣周公、伊尹還要大,但是「不學亡術」,未能精通書中的道理,用不適當的方法處理事情,所以隱瞞妻子的陰謀,並立了女兒為后,終於導致滅門的結局。「不學無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以指不知研習經典,並從中獲取經驗與知識,以致行為處事有所偏頗或錯誤;後則泛指人未經學習而沒有學問才幹。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