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龍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帝王的子孫。唐.杜甫〈哀王孫〉詩:「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天相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他們全部驅逐,公子蘭投奔到晉國,而後跟隨晉文公攻伐鄭國。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姬姓與姞姓婚配,其子孫將昌盛。姞,就是吉人的意思,周朝先祖后稷的皇后便是姞姓,而公子蘭是姞妃的外甥,也必受上天庇佑而登上皇位,其後代也必將繁衍。我們如果先接納他為國君,可以獲得他的寵信。」所以石癸等人便共同迎接公子蘭回來,立他為君,即鄭穆公,並和晉國和談。 「天相」則見於《左傳.昭公四年》。春秋時,楚靈王遣椒舉為使,想請晉國協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說:「不要這樣。楚王現在正放肆狂妄,上天或者先順著他,等他作惡多端後再加以懲罰,也或者讓他有善終,結果尚不可知。無論如何,晉、楚兩國必須靠天意所助...
應答如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三.人事部.辯上》引)孔融字文舉,孔子世孫也。李膺為河南尹,恃才倨傲,誡守門者,非吾通家子孫,不得輒通。融年十二,入洛,欲以觀其人,乃謂守門者曰:「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守門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所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
田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地房屋。《漢書.卷七一.疏廣傳》:「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末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後世的子孫。《三國志.卷二五.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高堂隆》:「爰及末葉,闇君荒主,不崇先主之令軌,不納正士之直言。」
本支百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本宗。支,子孫。本支百世指子孫百代相傳不絕。《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也作「本枝百世」。
老封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因子孫顯貴,而接受皇帝封賞的長輩。《紅樓夢》第四五回:「家去一般也是樓房廈廳,誰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負曝閑談》第一回:「再過兩日,他倒要做老封君了。」
末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一代或最後一任的。[例]末代皇帝、末代子孫
分崩蕩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明明知道不對,卻故意去做。在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禪師》也有「知而故犯」的說法。「明知故犯」不一定單指犯法而言,泛指一切明知事情是錯的,卻故意去觸犯的行為。如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第二二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