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氣絕。明.高明《汲古閣本琵記》第二○齣:「力盡計窮淚亦竭,看看氣盡知何日?」
紫泥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帝王用紫印泥封書信。後以紫泥封指詔書。明.高明《琵記.新進士宴杏園》:「九重天上聲名動,紫泥封已傳丹鳳。」
崑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褡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長形布袋。參見「搭連」條。《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上頭罩著件藍布琵襟的單緊身兒,緊身兒外面繫著條河南褡包。」
博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換、換取。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須是筆尖上掙䦟來的千鍾祿,你可甚劍鋒頭博換來的萬戶侯。」明.高明《琵記.蔡公逼伯喈赴試》:「忍將父母飢寒死,博換得孩兒名利歸。」
南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方說書先生說唱書史所用的曲調。流行於福建南平、漳州等地。演唱者七至十餘人,圍桌坐唱。說唱古今故事,編成七字句,以唱為主,間以說白。風格宛轉流麗。伴奏樂器有三弦、琵、二胡、笛、鼓等。
王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的鮪魚。《周禮.天官.䱷人》:「春獻王鮪,辨魚物為鮮薧以共王膳羞。」《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乎長鯨吞航,修鯢吐浪,躍龍騰蛇,鮫鯔琵,王鮪鯸鮐。」
打鼓說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說唱藝術。用唱腔的方式講說民間故事。一般的演唱方式,兼有說與唱,以唱為主。唱的人一手打鼓一手打板,另外一個人彈著三弦伴奏,後來有的添上二胡和琵等樂器。也稱為「大鼓書」、「連珠快書」、「鼓子詞」、「鼓詞」、「鼓兒詞」。
行虧名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有缺失,聲名狼藉。明.高明《琵記.伯喈拒婚》:「自小攻書,從來知禮,忍使行虧名缺。」
邏逤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出產的檀木。可供製造琵的槽,音韻特別淒清飄逸。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三七.樂考.絲之屬》:「雙鳳琵:唐天寶中,宦者白秀正使回蜀,回獻雙鳳琵,以邏逤檀為槽,溫潤輝光,隱若圭璧。」也作「邏沙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