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舍本即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
分毫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攜幼扶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民眾群聚結隊而行。《淮南子.詮言》:「泰王亶父處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幣珠玉而不聽,乃謝耆老而岐周,百姓攜幼扶老而從之,遂成國焉。」《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陛下若欲來內,處之中國,使重臣臨存,施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德。」也作「扶老攜幼」。
霽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息怒。《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徵狀貌不逾中人,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而天子亦為霽威。」
徭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徭役與賦稅。《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南蠻傳》:「澧中蠻以郡縣徭稅失平,懷怨恨,遂結充中諸種二千餘人,攻城殺長吏。」唐.陸贄〈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之一:「由是務輕費而樂轉者,恆脫於徭役。」
三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多次的遷。清.黃遵憲〈潮州行〉:「一夕輒三遷,蹤跡無定所。」
眾望所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祀夏配天,校績論功,有足稱矣。然而抗滔天之巨寇,接彫弊之餘基,威略未申,尋至傾覆。昔宗周遭犬戎而東,有晉違獷狄而西遷,彼既靈慶悠長,此則禍難遄及,豈愍皇地非奧主,將綝允材謝輔臣,何修短之殊途,而成敗之異數者也?」
豪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巨富。《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這廝心狠毒,這廝家豪富,衠一味虛肚腸,不踏著實途路。」
名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技藝或文筆高超而著名的人。《北史.卷三二.列傳.崔挺》:「季舒本好醫術,天保中於所無事,更銳意研精,遂為名手,多所全濟。」《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各種花樣,皆是名手雕鏤,五彩銷金嵌寶的。」
心腸鐵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鐵石心腸」。見「鐵石心腸」條。01.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頃之,世衡知環州,將行,別龐公,拜且泣曰:『世衡心腸鐵石也,今日為公下淚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