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射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科舉考試時,士子針對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說也。」宋.蘇軾《應召集.策略一》:「自漢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為射策決科之學,其言雖不叛於聖人,而皆泛濫於辭章,不適於用。」也稱為「對策」。
非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不適任,常用於謙稱。唐.羅隱〈曲江春感〉詩:「聖代也知無棄物,侯門未必用非才。」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
恪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謹慎。《書經.微子之命》:「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篤不忘。」《新唐書.卷一一四.豆盧欽望傳》:「性恪慎,坐政事堂,束帶,終日不休偃。」
動心驚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心動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心動魄」原作「動心驚魂」。晉代王嘉《拾遺記》裡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的越國國君想要滅掉吳國,於是派人到處收集奇珍異寶、美人和好吃而罕見的食物,進貢給吳國國君。其中有兩個美人,一名夷光,一名脩明,吳王特別喜愛,將她們安置在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間,然後用細珠串在一起作為門窗的簾子。隔著簾子偷偷窺視過她們的人,沒有人不是內心感受極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說她們是天上的仙女。漸漸地,受到迷惑的吳王,開始不理國家政事,到後來越國軍隊攻入王宮,他還抱著這兩個美女一起逃。後來「驚心動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內心感受極深,震撼很大。
裁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斟酌決定。《荀子.王制》:「王者之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句下唐.楊倞.注:「等賦,賦稅有等,所以為等賦及政事裁制萬物,皆為養人,非貪利也。」
還珠合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廣東省湛江市西北,瀕廉江東岸,南臨東京灣,沿海古產珠。 (3) 太守:職官名。秦設郡守,管理一郡政事,秩二千石。漢景帝時更名太守。 (4) 易:交換。 (5) 二千石:漢代內自九卿、郎將,外至太守、尉,俸祿皆為二千石。此指之前的太守。 (6) 貪穢:貪汙。穢,音ㄏㄨㄟˋ。 (7) 自入:將財產據為己有。 (8) 徙去:遷移至他處。 (9) 盈路:遍地都是。 (10) 行化:推行教化。〔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列傳.孟嘗》
釁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
日知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顧炎武撰,三十二卷。為其隨時劄記的讀書心得,內容包括經義、政事、史地、藝文、兵事、天象、術數等方面。積三十年始成。書中所提的研究方法,影響深遠。
禮賢接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地位者能尊禮有才德的人,延攬人才為己所用。《唐語林.卷一.政事上》:「(崇文)三年為蜀帥,惠化大行,不事威儀,禮賢接士。」也作「禮賢下士」。
禍興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