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16 ms
共 5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蘇州彈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區的曲藝。有說有唱,以小三弦、琵琶為主。演出者自彈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組合形式。基本唱腔是上、下句變化反覆結構。表演靈活簡便,善用敘事、代言相結合的手法和說、噱、彈、唱的藝術手段描繪故事情節,刻劃人物性格。此種技藝在清代中葉時已相當成熟。
|
太古傳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代湯斯質、顧峻德編著。徐興華、朱廷鏐校訂刊印。成書於乾隆十四年(西元1749)。將明末流行之琵琶調加以考訂,並選散曲譜配以新詞,著成《西廂記金譜》二卷,《琵琶調宮詞》二卷,題名為「太古傳宗」。
|
鯨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以鯨形的杵撞鐘,故稱鐘聲為「鯨音」。元.宋褧〈鄱陽蕭性淵能鼓琴琴號霜鐘是其曾大父宋南渡時所畜者其家上世善琴云〉詩:「不似琵琶不似箏,鯨音歷歷似秋清。」明.張經〈煙寺晚鐘〉詩:「鯨音送殘照,敲落楚天霜。」
|
侗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侗族的戲劇。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區。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形成於貴州。其表演形式最初僅兩人坐唱,後來發展為走唱,角色不多,舞臺動作簡單,一般不用布景,舞臺上僅置桌、凳等。臉譜以黑白二色為基礎,由男演員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調、哭板、仙腔及民歌調子,主要伴奏樂器為二胡、琵琶、鑼、鈴、鈸、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
控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折磨、為難。《宋元戲文輯佚.唐伯亨因禍致福》:「扇頻揮,汗如珠,控持損玉骨冰肌。」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一齣:「你遭礱被舂杵,篩你簸颺你,吃盡控持。」
|
披麻帶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親人服喪、身穿麻衣,腰繫麻繩。明.高明《琵琶記》第四齣:「老賊!你年紀八十餘歲,也不識做孝,披麻帶索便喚做孝。」也作「披麻帶孝」。
|
拐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騙子。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六齣:「拐兒陣裡先鋒,哄局門中大將,何用剜牆穵壁!」
|
回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燈。唐.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
適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遣愁悶。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梅香,將過琵琶來,待我散心適悶咱。」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小生橫琴於膝,操一曲以適悶咱。」
|
隨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追隨、跟從。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臣教子房散了楚軍,周勃領著漢兵。臣教酈商引鐵騎八方四面相隨趁。」明.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我伏事別人,與他傳消遞息,隨趁也得些快活。」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