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
一蹴可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舉腳就可以到達。比喻一下子就能成功。如:「學習外國語言並不是一蹴可幾,必須不斷地練習,才能更加進步。」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脂抹粉、梳妝打扮,這哪裏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孟女聽了,對樑鴻說:“我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驗證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賢士。妾早就準備有勞作的服裝與用品。”說完,便將頭髮捲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織機,動手織布。樑鴻見狀,大喜,連忙走過去,對妻子說:“你才是我樑鴻的妻子!”他為妻子取名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閃耀。後來他們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東北)山中,過起了隱居生活。在霸陵山深處,他們以耕織為業,或詠詩書,或彈琴自娛。不久,樑鴻為避徵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離開了齊魯,到了吳地(今江蘇境內)...
畫蛇添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楚國有個專管廟堂祭祀的人,把一壺酒賞給辦事的人們去喝。但是人多酒少,不夠大家分喝,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想出在地上畫蛇比賽的方式,誰先畫好一條蛇,誰就可以喝那壺酒。比賽開始之後,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畫好蛇,於是拿起酒準備要喝,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並且還得意地說:「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蛇腳還沒畫好,另一個人已經畫好了蛇,就把酒搶過去,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能再給蛇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給喝了。那個替蛇畫上腳的人,最後就失去了原本是屬於他的那壺酒。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畫蛇添足」,用來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遊刃必有餘地」來形容庖丁運使無厚之刃的自由揮灑,比喻處理世事,已臻得道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遊刃有餘」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2.語譯 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裏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形容瞬間明瞭、豁然開朗。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相反詞 百思不解、大惑不解、莫名其妙 5.例句 經過老師解題之後,我恍然大悟,問題迎刃而解。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頭髮散亂。 (2) 瞠目:睜大眼睛。形容憤怒、驚訝、無奈的樣子。瞠,音ㄔㄥ。 (3) 瞥然:一下子。瞥,音ㄆ|ㄝ。 (4) 駭怖:驚懼、害怕。 (5) 幾:音ㄐ|,將近、差一點。 (6) 墮地:掉落地上。墮,音ㄉㄨㄛˋ。 2、「結舌」:《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幹之固守聞於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陵集序〉是晁補之重要的文論之一,其中「朝秦而莫楚」句,源於戰國時秦、楚為兩個敵對的大國,地處兩者間的韓、趙、魏等弱小國家,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立場搖擺,一下以秦國為侍奉的對象,一下又依附於楚國。當時的說客策士,也沒有尊君愛國的觀念,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各國間遊走不定。晁補之認為這樣的風氣,連帶的影響了當代文風,戰國時的文人,不像春秋時代文人那樣具有以尊君愛民為職志的胸懷,因此文章不再富含義理,而且出現許多誇大虛浮的部分。但雖如此,因為距離夏、商、周及春秋時代未遠,整體看來,戰國時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賞。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心反覆無常。 + 北宋哲宗元祐年間,晁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溼潤、不乾枯。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沮,溼也。」唐.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韻〉詩:「門閉深沉樹,池通淺沮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光掠過、很快的看一下。如:「匆匆一瞥」、「瞥了他一眼」。《梁書.卷三十三.王筠傳》:「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四齣:「聲息兒恁怔忡,把門兒偷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