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3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都中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洛陽紙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晉的大文學家左思,是一個相貌木訥、口齒不清的人,因此沒有什麼朋友,儘管文筆出眾,也不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左思對於寫作文章十分用心,他曾經花了一年的時間寫成〈齊都賦〉,描寫齊國首都臨淄的風光。接著他又想寫一篇關於三國時代魏、蜀、吳都城的文章,即〈三都賦〉。這時左思的妹妺左芬正好被選入宮,左思就藉這個機會搬到人文薈萃的京師洛陽居住。因為左思從未去過蜀國的成都,所以他就去拜訪當時的大文人張載,請教有關成都的風土民情。為了寫成〈三都賦〉,左思花了十年的時間構思,他的家中到處掛著紙筆,連廁所和籬笆上都不例外,只要一有靈感,他便立刻提筆寫下。在創作的過程中,左...
研京練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指張衡的二京賦。都,指左思的三都賦。語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後以研京練都比喻長篇巨構,須推敲縝密,歷久方成。
屋下蓋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屋下架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屋下架屋」是南北朝、隋唐時習慣用語,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據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載,庾闡作的〈揚都賦〉完成後呈給庾亮看,庾亮抱著同是同宗族人的心態大力推薦,說〈揚都賦〉足以和〈二京賦〉、〈三都賦〉並列比美。一時之間,人人競相抄寫,紙價因此大漲。謝安對此批評說:「此是屋下架屋耳」,意思指庾闡的〈揚都賦〉只是重複模仿別人的作品,沒有創新,了無新意。後來「屋下架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意指從魏、晉以來,人們...
任土作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土地的肥瘠,繳納田賦。《書經.禹貢序》:「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文選.左思.三都賦序》:「且夫任土作貢,虞書所著。」
土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方的風俗。晉.陸機〈吳趨行〉:「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晉.左思〈三都賦〉:「先王采焉,以觀土風。」
覆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述沒有價值,只足以蓋酒甕。《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
首尾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後接連相通。宋.王觀國《學林.卷七.古賦題》:「左思作三都賦序曰:『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蓋亦擬張衡二京而為三都賦……此賦首尾貫通,亦一賦也。」
常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固定的物產。《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若夫土有常產,俗有舊風,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圮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碎,傾毀分裂。《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諸葛恪》:「至吾父子兄弟,並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隸,是以悲慟,肝心圮裂。」晉.皇甫謐〈三都賦序〉:「曩者漢室內潰,四海圮裂。」
版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木板建造的房屋。《文選.左思.三都賦序》:「見在其版屋,則知秦野西戎之宅。」也作「板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