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4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展取向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70 年代開始出現課程發展之類的教育論述語言,這意味著課程並不令人滿意,因為如果我們非常滿意課程,尌不需要課程發展。不過這也意味著課程研究開始受到重視,因為我們總是不滿意課程,所以我們總是需要課程發展。那麼很明顯的,不同國家有不同需求,課程發展的策略便隨著不同國家系統而有不同,不過,無論如何都有兩個共通點。第一,承認了課程改革的主要力量源自學校外部,且並非教育人員可以控制;第二,意會到外在系統的變遷速度遠快於教育次級系統,因此學生在校內所學與未來在校外的直接經驗必有相當的文化脫節(cultural lag)。因此,每...
銅臭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錢的臭味。譏諷庸俗的有錢人,或以賄賂拉攏關係的人。如:「他雖家財萬貫,卻聞不到絲毫銅臭味。」
藍青官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藍青,比喻不純粹。故夾雜方言語調的官話,稱為「藍青官話」。如:「這人滿口藍青官話,可知不是本地人。」
桑代克的效果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家指出,他論點是循環的:如果反應的機率提高了,便可說對事件感到滿意的狀態。如果下降便指沒有呈現令人滿意的狀態。一般相信,此種情境不適用考驗理論,與其以同樣的事件(增加或減少反應的機率)來測出學習與對事件 滿意的狀態二者。稍後,桑代克的支持者以為這個評論無效,因為某些事情一旦成為令人滿意的事物,便可用它的情境改變行為。亦即,滿意的事物具有「轉換情境」的特質,所以循環性的觀點可以保存效果律。 關鍵字中文: 桑代克的效果律英文: Law of Eff...
差強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差強人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吳漢是東漢初年的名將,他本來是一個亭長,後來歸附光武帝劉秀,隨著劉秀東征西討,建立了不少戰功。吳漢不但勇敢,而且十分忠心,每次出征,吳漢總是跟隨在劉秀身邊,只要劉秀沒有就寢,他就侍立一旁不肯休息。因此劉秀十分賞識他,先拜為偏將軍,後來又升為大將軍。有一次諸將們打了敗仗,垂頭喪氣,只有吳漢積極鼓勵眾人,並且整理兵械,為下一次的戰爭做好準備。劉秀得知這個情形,便稱讚吳漢,說:「吳將軍真遇是能夠振奮軍心啊!」後來「差強人意」被用來比喻雖然不夠好,但大體上還能讓人滿意。
睚眥之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怒目而視的嫌隙怨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舊唐書.卷五○.刑法志》:「睚眥之嫌,即稱有密,一人被告,百人滿獄。」也作「睚眥之怨」。
起頭容易結梢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事情開頭容易,但要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卻很難。《西遊記》第九六回:「常言道:『起頭容易結梢難』,只等我做過了圓滿,方敢送程。」
社區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計畫的加強社區的實質、經濟、社會情況,使其成為較健康、繁榮和令人滿意的居住環境。
上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式宴會飲食終了時,慣例由廚役進呈清湯,徵詢客人滿意否,稱為「上湯」。上湯後客人或給賞金而後起身離席。
固定格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定的規格或式樣。如:「公文有固定格式,不可隨興書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