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6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姑且當作是的意思。如:「他竟然如此大逆不道,算我沒生這個兒子!」
移花接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爹娘,吊住了,只是哭。陳德甫只得去買些果子來哄住了他,騙了他進去。周秀才夫妻自去了。那賈員外過繼了個兒子,又且放著刁勒1>買的,不費大錢,自得其樂。就叫他做了賈長壽。曉得他已有知覺,不許人在他面前提起一句舊話,也不許他周秀才通消息往來。古古怪怪,防得水洩不通2>。豈知暗地移花接木,已自雙手把人家交還他。 〔注解〕 (1) 刁勒:拐騙強迫。 (2) 水洩不通: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見「水泄不通」。
目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南史.卷一五.檀道濟列傳》載,南北朝時,宋國有位大將名叫檀道濟,他曾追隨武帝劉裕北伐,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武帝死後,文帝即位,仍任命檀道濟征討北魏,又屢建奇功。由於他功業彪炳,官位升至司空,權勢極大,他的幾個兒子也都掌管兵權。然而樹大招風,他的功高望重引起皇帝及朝中其他大臣的猜忌。一日,皇帝以議事為由,傳喚他進宮,卻乘機將他捕捉下獄,並且派人殺了他的家人及親信。檀道濟在牢獄之中,知道自己這回必定難逃死劫,急怒攻心,眼中發出如火炬般熊熊火焰,又氣又恨地把一大斛酒一飲而盡,然後脫下頭巾重擲在地,咬牙大罵:「你是在毀掉自己的萬里長城啊!」這件事傳出之後,北魏人就謠傳說:「道濟已死,其餘的南方人都不...
山窮水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八缸是一位富翁,因為他喜歡把金子收藏在缸裡,所以人家稱他做「李八缸」。他在病重的時候,將財產分給兩個兒子,哥哥分到八成,弟弟李月生只分到兩成。八缸跟月生說,不是他有所偏愛,而是他另外幫月生藏了金子,要等到月生「山窮水盡」的時候才能給他。《聊齋》原文中的「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用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山窮水盡」這句成語除無路可前進之外,亦有走投無路的意思。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此處原文就用了「幸災不仁」。 「樂禍」見於《左傳.莊公二十年》,故事是說春秋時,周莊王的寵妾生了個兒子子頹,個性荒淫無知。惠王時,有幾個大臣發動叛亂,奪取政權,將惠王驅逐,改立子頹為王。惠王逃到鄭國,鄭厲王打算從中調停,但聽說子頹和大臣們每天聽歌觀舞、尋歡作樂,便對虢叔說:「我聽說表達哀樂不看時機,必會遭致災禍,子頹在國家動亂時還那樣日夜笙歌,簡直是『樂禍』。連刑官在執行死刑時,君王都不應設宴享樂,更何況是他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之時。眼前大禍臨頭還不知憂慮,這種人能接受他嗎?」於是決定轉而支持周惠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幸災樂禍」,用來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淑是戰國荀子的第十一世孫,他的品行高潔,博學多聞,有「神君」之稱。虎父無犬子,他的八個兒子也都才華出眾,時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淑的第六個兒子,論到才學,則是排第一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荀爽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
瓜熟蒂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歡喜冤家》第五回:「又是初夏時,逢只見腹中疼痛起來,蔣青吩咐快請穩婆。須臾已到,恰好瓜熟蒂落,生下一個兒子,眉清目秀,竟似娘母一般。」
彬彬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的禮貌恰到好處,不至於矯情多禮,也不至於粗魯無禮。如:「他對人彬彬有禮。」《鏡花緣》第八三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後,彬彬有禮。」
顧名思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寄望為人子女者,勿忘自己名字的由來。語出《三國志.卷二七.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後比喻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
貪贓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