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書讀五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惠施:西元前370?∼前310?,戰國時宋國人。曾任梁相,有辯才,與莊周友善,和公孫龍並為名家的代表。研究萬物同異關係,提出小同、大同、小同異、大同異等概念。亦稱為惠子。 (2) 多方:指學術成就方面很廣。方,方面、門類。 (3) 舛駁:雜亂不純。舛,音ㄔㄨㄢˇ,錯亂。駁,雜亂。 (4) 不中:不恰當、不合適。中,音ㄓㄨㄥˋ。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堅白同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白,戰國時公孫龍子的學說。主張一塊「堅白石」中,其堅、白、石三個組成要素,是各自分離而不能同時被認知的。參見「堅白石論」條。同異,戰國時惠施的學說。主張萬物雖有「自相」,然亦具有一些「共相」,因而事物之間的差異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參見「同異」條。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為儒家在秦後的地位奠定了基礎。許行的農家主張君民並耕而食。惠施、公孫龍、孫析子等名家主張辨別「名實同異」的邏輯。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發展道家的無為而治。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的陰陽家提倡「五德終始說」。兼取各家學說的雜家,以《呂氏春秋》的帝王學為代表,還有喜歡引用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小說家虞初、燕丹子,世稱「九流十家」。戰國時期的連年混戰使軍事理論和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孫子兵法》、《鬼谷子》、《吳子兵法》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孔子英文關鍵字:...
百龍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一百個公孫龍的智慧。形容非常聰明。《孔叢子.公孫龍》:「雖百龍之智,固不能當其前也。」
殖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貨生財,指做生意。《孔叢子.卷四.公孫龍》:「居家理治,可移於官,良能殖貨,故欲仕之。」
廣庭大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庭,寬大的廳堂。廣庭大眾指人數眾多的場合。《公孫龍子.跡府》:「使此人廣庭大眾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鬥,王將以為臣乎?」也作「大庭廣眾」、「廣眾大庭」。
侵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凌侮慢。《禮記.曲禮上》:「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公孫龍子.跡府》:「使此人廣庭大眾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鬥,王將以為臣乎?」
壽陵忘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枉轡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