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謙虛、沒有禮貌。[例]出言不遜
口出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出言不遜」。見「出言不遜」條。01.《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每日三五成群,在店門口兒擁擠觀看,其中還有口出不遜者。」
挨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打。如:「他出言不遜,惹火了別人,結果自己挨揍。」
言出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一說出,如山之屹立不搖。形容發言的慎重與威信。如:「君子言出如山,絕不反悔。」
不成體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符合規矩、禮儀,不像樣。[例]像你們這樣對長輩出言無狀,真是不成體統。
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出言。《紅樓夢》第五六回:「這件事須得姑娘說出來,我們奶奶雖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因為這事自己不便出口,只好託師爺把首縣請來,同他商量。」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邊的許多人卻受到牽連,自己也被罷官還籍,最後死於家鄉。朱國幀在他的書中提到這件事,認為沈一貫只因宿怨,對不利於郭正域的密報「置若罔聞」,不加理會,甚至順水推舟,讓這件事擴大,連累許多無辜的人。後來「置若罔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
屈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彎曲與伸直。引申為進退。《文選.張衡.南都賦》:「出言有章,進退屈伸,與時抑揚。」《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也作「詘伸」。
顧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貪小失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勳》的記載:戰國時代,燕將樂毅率領五國(燕、秦、韓、魏、趙)的軍隊攻打齊國,齊王派觸子領軍迎戰於濟水之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觸子深感為難,齊王卻出言羞辱威脅以逼使他出戰。結果觸子雖然勉強出戰,卻故意使齊軍敗北,而他自己就乘機逃得無影無蹤。後來齊國的另一將軍達子又率領殘兵,駐守在國都城門,為了激勵士氣,只好向齊王請求賞金,齊王不但不給,還把他怒罵一頓。這一來,達子與燕軍交戰,當然大敗,不但達子陣亡,齊王也逃到莒邑。燕軍追入城門,就趁勢把齊國金庫所藏的金子掠奪一空,這就是「貪於小利以失大利」的好例子。後來「貪小失大」這句成語就...
借劍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祖。黃祖剛開始也相當重用他,而禰衡也克盡職責。但有一次黃祖在宴請賓客時,禰衡當場和他起了衝突,而且出言不遜,黃祖一怒之下就將他殺了。曹操當初把禰衡送給別人就是想借別人的手殺他,後來果然成真。這就是「借刀殺人」。明代戲曲《三祝記》裡,用到這句成語。劇中描述宋代名臣范仲淹的政敵想除掉范仲淹這個眼中釘,屬下便獻計說:「目前正值趙元昊的叛變,朝廷欲選將帶兵平亂,您不如明天上奏推薦范仲淹,他沒有帶兵經驗,說不定會死在前線,這正是借刀殺人之計,又可以顯現出您不計前嫌,以德報怨。」後來,「借刀殺人」就用來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