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不由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論語.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
不修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隋唐演義》第九回:「殊不知我們開店生理,正要延納四方君子,況客長又不是不修邊幅的人。出言唐突,但看我薄面,勿深計較。」
置若罔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身邊的許多人卻受到牽連,自己也被罷官還籍,最後死於家鄉。朱國幀在他的書中提到這件事,認為沈一貫只因宿怨,對不利於郭正域的密報「置若罔聞」,不加理會,甚至利用情勢順水推舟,讓這件事擴大,連累許多無辜的人。後來「置若罔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雖有耳聞,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不加理會。
溢於言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的深度、感情或思想超出言語以外。如:「捧讀來書,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於言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謙恭。如:「謙遜」、「出言不遜」。《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傳》:「元昊答書語不遜,仲淹對來使焚之。」
侮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侮羞辱。[例]不可隨意出言侮辱他人。
出口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口而出的話都符合文章規範。比喻才思敏捷,談吐風雅。《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優旃傳》唐.司馬貞.索隱:「崔浩云:『言出口成章,詞不窮竭,若滑稽之吐酒。』」《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此人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也作「脫口成章」、「出言成章」。
因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貪小失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勳》的記載:戰國時代,燕將樂毅率領五國(燕、秦、韓、魏、趙)的軍隊攻打齊國,齊王派觸子領軍迎戰於濟水之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觸子深感為難,齊王卻出言羞辱威脅以逼使他出戰。結果觸子雖然勉強出戰,卻故意使齊軍敗北,而他自己就乘機逃得無影無蹤。後來齊國的另一將軍達子又率領殘兵,駐守在國都城門,為了激勵士氣,只好向齊王請求賞金,齊王不但不給,還把他怒罵一頓。這一來,達子與燕軍交戰,當然大敗,不但達子陣亡,齊王也逃到莒邑。燕軍追入城門,就趁勢把齊國金庫所藏的金子掠奪一空,這就是「貪於小利以失大利」的好例子。後來「貪小失大」這句成語就...
奚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譏笑嘲弄。《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你出言無度!莫非奚落老娘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他曉得吾家擇婿太嚴,未有聘定,故此奚落我。」也作「傒落」、「徯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