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貫纏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腰纏萬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貫」是古代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千錢為一貫,由此可以想見一個「腰纏萬貫」的人,應該是個擁有龐大資產的富人。「腰纏萬貫」這句成語,其實是由「腰纏十萬貫」演變而來。在南朝梁人殷芸的《小說.卷六.吳蜀人》中記載著一則故事:有幾個人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志願,有人說「願為揚州刺史」,有人說「願多貲(ㄗ)財」,還有人說「願騎鶴上昇」,這三個人的志願其實就是當官、發財、成仙,也是一般人最普遍的渴望。而在他們三人說完後,又有一人跟著說出他的志願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也就是帶著很多的財富,成仙駕鶴,前往揚州就任刺史,把前面三個人的願望都包含進去了,表示他希望能三...
聲遏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響遏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於是向老師辭行,打算返鄉。秦青也不挽留他,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在餞別的酒席中,秦青打著節拍,展開歌喉,唱起慷慨悲壯的曲子,歌聲高亢清越,振動了林間的樹木,又直上天際,遏止了浮雲的行進。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鏤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上為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指在上位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  在漢代劉向所編纂的《說苑》一書裡,〈君道〉篇剛好載錄一則故事可以參考。春秋齊景公,有一次設宴招待文武百官,散席之後,大家就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出一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靶,群臣們都仍然高聲喝采,稱讚齊景公箭法如神。但是齊景公一點也不快樂,並且感到納悶,於是就詢問弦章,為什麼群臣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弦章說:「這是因為那些群臣們不敢批評君王的過錯,而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這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
動魄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心動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心動魄」原作「動心驚魂」。晉代王嘉《拾遺記》裡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的越國國君想要滅掉吳國,於是派人到處收集奇珍異寶、美人和好吃而罕見的食物,進貢給吳國國君。其中有兩個美人,一名夷光,一名脩明,吳王特別喜愛,將她們安置在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間,然後用細珠串在一起作為門窗的簾子。隔著簾子偷偷窺視過她們的人,沒有人不是內心感受極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說她們是天上的仙女。漸漸地,受到迷惑的吳王,開始不理國家政事,到後來越國軍隊攻入王宮,他還抱著這兩個美女一起逃。後來「驚心動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內心感受極深,震撼很大。
杞人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杞人憂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天瑞》中有一則故事:從前有個杞國人因為成天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每天睡不著覺,也吃不下飯。後來有人開導他說:「天其實是氣體聚積而成,氣體本來就是無所不在,你現在已經是整天在這團氣體裡活動呼吸了,怎麼會擔心它崩塌呢?」他聽了以後,不但沒有因此而放心,反而擔心起以氣體構成的天,會不會無法支撐日月星辰的重量,日月星辰會因此而墜落。那個人只好又勸他說:「日月星辰也不過是氣體中發亮的部分,即使墜落也不會傷人啊!」終於,他停止了對天的擔憂,卻轉而憂慮不知道什麼時候地會塌陷。那個人接著解釋:「地是由許多土塊累積成的,這些土塊密密實實的充塞在每個角落,你已...
鏤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繞梁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繚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
歌遏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響遏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於是向老師辭行,打算返鄉。秦青也不挽留他,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在餞別的酒席中,秦青打著節拍,展開歌喉,唱起慷慨悲壯的曲子,歌聲高亢清越,振動了林間的樹木,又直上天際,遏止了浮雲的行進。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悚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的戰鬥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