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3.1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累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次表現功績。唐.許堯佐《柳氏傳》:「檢校尚書、金部員外郎兼御史韓翊,久列參佐,累彰效,頃從鄉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功勞的舊臣。《晉書.卷三五.陳騫傳》:「帝以其舊耆老,禮之甚重。」宋.楊无咎〈醉蓬萊.正纔過七夕〉詞:「味洗膏粱,才侔沈謝,三朝舊。」
茂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卓越的功業績。《魏書.卷七一.裴叔業傳》:「殊茂績,職爾之由,崇名厚秩,非卿孰賞?」也作「殊異績」。
景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政府頒行的文職章。於民國三十年二月十二日創制,頒授對象為對國家政務有卓越功的公務人員,或對我國家社會有重大貢獻的非公務人員、外籍人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卓越的功。《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傳》:「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隋.李德林〈天命論〉:「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于魏室,建茂績于周朝。」
寶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三軍章。用以表揚有功將士,可分九等,一至四等頒給將官,三至六等校官,四至七等尉官,至於准尉及士兵則可獲六至九等的獎勵。限著軍服時佩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功績之臣。《後漢書.卷二○.祭遵傳》:「昔高祖大聖,深見遠慮,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錄臣,頌其德美。」《宋書.卷七四.臧質傳》:「質國戚臣,忠誠篤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授與有功者的虛銜,沒有實際職務。起於南北朝,初名散官,至唐始稱為「官」。歷代沿襲,至清廢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孫藉祖先功業而得的官爵。《文選.任昉.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臣門籍蔭,光錫土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對於有大功者所授與的榮譽。有大位、一位至五位六等,受者可以依法領受一定的年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