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0.3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既明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明且,以保其身」是讚美人有智慧,既明於道理,又能辨察事情的曲折原委,所以凡事處置得宜,而能保全自己,不會落人口實,或陷入困境;語出〔詩經‧大雅‧蒸民〕第四篇。此詩前三篇描述周宣王時的一位賢能的大臣仲山甫輔佐宣王,安定天下,不但把一切事情都處理的很好,自己在百忙之中,始終維持清明的頭腦,明察事理,所以保全了自己和自己的聲望,而且保身的真諦,是在保持有用之身,以便做更多有益於天下國家的大事。現在的成語「明保身」便是由此而來,但在沿用既久之後,往往當做不認真負責、不堅持原則,只求保全自己的藉口,和原意已經大相逕庭了。
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赫朋在《學百科全書》中對「宗教學」的定義中亦有類似蒂洛的說明:宗教學是對於宗教概念、宗教論述與主張、宗教證據及論證(基於宗教的立場)等進行的學考察(philosop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故的前代思想家。《文選.張衡.思玄賦》:「仰先之玄訓兮,雖彌高而弗違。」唐.李咸用〈放歌行〉:「至哉先言,於物不凝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位聖賢: (1)孔門十。包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廟十。包括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見《新唐書.卷一五.禮樂志五》。
課程的學基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課程領域常有這樣的陳述:「我們要多傳授學生思考與批判的能力」、「學生應該對那些傳統的文化價值重新加以思考」、「學生什麼都不懂,最好還是老師來主導」、「歷史的分量太少了,學生的基本知識越來越差。」以上這些敘述代表的是對知識與教師角色意義的界定,也是個人價值觀的一種表白,實即是課程的學基礎之一;可以作為選擇課程內涵、確定課程目標與架構的參考依據,更是個體自我剖析或他人評價的重要指標。
  依照杜爾(R.C. Doll)的分類,影響課程設計的學觀約有以下幾種:永恆主義、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實用主義、重建主義與存在主義等。這些學觀或重知識的經常性與權威性、或重知識與社會的關聯性、...
知人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人則」就是能知人是大智慧;﹝尚書‧皐陶謨﹞記載,皐陶與禹討論治國問題,皋陶提出了「知人」與「安民」的主張,禹則加以補充說:「知人則,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是認為為政者首在知人,而知人的目的在安民。因為識人要有智慧,有知人的智慧才能善用人才,才能使才德的人居於適當職位,這樣的人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到了那個時候,百姓必然會懷念他的恩澤。治國以人才為首要任務,因為知人善任為安民的基礎。在上位的人能知人善任,使大小官員適才適用,各司其職,才能各盡其才,集天下之菁英,治天下之大任,必能登上昇平祥和之境。
  貞觀之治為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太平盛世,歷史學家多歸功於唐太宗的知人...
哈伯馬的批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伯馬無宰制的理想言談情境主要在於讓教師與學生能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溝通網,教師應放下身段與學生溝通,以幫助學生發出他們內心的聲音。例如,學生不交作業或許不是單純的偷懶而已,也許還有其他原因,所以教師應該提供學生機會予以解釋,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目錄1 一、知識旨趣與社會實踐2 二、溝通行動理論3 三、學術與社會參與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知識旨趣與社會實踐哈伯馬斯在知識論上的主張是:任何一個認識都起源於旨趣(knowledge interest)。他提出人類旨趣的三種類型:1.「經驗─分析的科學研究」包含技術的認知旨趣。2.「歷史-解釋學的科學研究」包含實踐的認知旨趣。3.具有批判傾向的...
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德(I. Kant)於一七二四年生於科尼斯堡(Königsberg),自一七四○年起在當地的大學攻讀學、神學及自然科學,並受吳爾夫-萊布尼茲學派學思想的影響。康德最後在一七七○年任科尼斯堡大學邏輯與形上學的教授。終其一生,生活單純簡樸,生活起居極為規律,雖未曾離開其鄉土,但著作的影響卻無遠弗屆。康德著作的要旨在於解開「人是什麼」,亦即「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這項問題,由認知、道德、審美三個方面闡述。
  在認知方面,要解決「普遍有效性的知識如何可能」,康德一七八一年版的〔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ft)中,首先將知識限定為數學、物理等自然科...
夫成城,婦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語出《詩經.大雅.瞻卬》:「夫成城,婦傾城。」舊時認為深慮多謀、才識卓絕的男子,可以使國家興旺;但多謀深慮的婦人,卻容易使國家動亂。如:「古人或云:『夫成城,婦傾城。』指的是后妃亂政之事。」
老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子和莊子的學思想。是先秦時期道家思想的主流。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如:「老莊學並不是消極避世的思想,而是追求生命自在、逍遙的一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