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8.7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斗筲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器量狹小的人。亦用以自謙才識疏淺。宋.蘇軾〈論商鞅〉:「至於桑宏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無足言者。」也作「斗筲之人」。
法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的學派,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為主,以李悝、商鞅、韓非等人為代表。
韓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說,秦王想念下獄後的韓非,被李斯察覺,於是李斯先下手為強,派人毒殺韓非。 觀點   韓非總結了商鞅、申不害、李悝的思想,主張君主應該用法、術、勢結合起來治理國家。  韓非在其《韓非子》裡面有「解老」與「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於老子,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老子,僅擷取老子一小部分,與同繼承老子思想的莊子道家,完全不同。  簡單說,韓非只取老子無為的思想,在老子的無為裡面,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僅取部分意思,認為無為,落實在君王...
詔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書。[例]秦孝公採商鞅之議,頒發詔書於全國進行變法。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賞罰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功行賞,論罪責罰,公正而不苟且。[例]戰國時代秦商鞅厲行賞罰分明的政策,使秦國富強。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寫了數萬言,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 「不羈」則是出自《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鄒陽,西漢時齊國人,和當時的羊勝、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孝王很生氣,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賢人,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而當今的國君,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
貧無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得連插錐子的地方都沒有。形容非常貧窮。語本《呂氏春秋.離俗覽.為欲》:「無立錐之地,至貧也。」《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專在經濟上著力,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做他們的奴隸,這樣是無形瓜分了。」
東道主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晉:晉國,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3) 鄭:周朝諸侯國之一。故址位於今河南省新鄭縣。 (4)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 (5) 鄙遠:指秦國若得鄭地以為國,則須越過晉國之地。 (6) 倍:增加。阮元之校勘記言此字當作「陪」。 (7) ...
不留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逃去。 〔注解〕 (1) 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