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率直。如:「他生性直,因此常常得罪人而不自知。」《聊齋志異.卷五.狐夢》:「畢為人直,胸無宿物。」
波茨會議(Potsdam Confer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平的樣子。《易經.履卦》:「履道,幽人貞吉。」《淮南子.原道》:「大道,去身不遠。」
2.形容平定而泰然。唐.韓愈〈曹成王碑〉:「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施施。」《聊齋志異.卷八.霍女》:「黃瑟踧不自安,而女殊。」
愛因斯(Albert Einste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伯恩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Eduard Bernstein,西元1850~1932)德國政治理論家。西元一八七二年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曾任該黨黨報《社會民主黨人》編輯。從一八九六至一八九八年發表一系列論文,全面修正馬克思主義,反對辯證唯物主義及剩餘價值說。在政治上,主張階級調和,宣揚議會政治,反對階級鬥爭、暴力革命。著作有《社會主義的前提與社會民主黨的任務》等書。(2)(Henry Bernstein,西元1876~1953)法國劇作家。以殘忍的場面、誇張的人物與社會的矯飾表現人性的衝突。著作有《祕密》(Le Secret)、《賊》(Le Voleur)和《以色列》(Israel)等。(3)(Leonard Bernstein,西元1918~1990)美國音樂家。長於作曲、指揮,更以指導少年音樂會而聞名。曾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紐約市立交響樂團。音樂創作豐盛,有音樂劇、交響曲、芭蕾舞曲、歌劇、合唱曲等。
曼哈島(Manhattan Islan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瓦舞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印度舞蹈中激烈的舞蹈形式,與溫柔的舞蹈(Lasya)相對,二者常被分別誤譯為男性及女性的舞蹈,但實際上二者均可由男性或女性演出。Tandava可細分為兩類:pebali及vahurupa。前者祇以四肢動作演出,而且沒有戲劇技巧,後者富含戲劇技巧,舞者不斷更換衣服,口中並吟唱著由無意義的音節如Ta、Na、Dim所組成的Telena歌聲。Tandava名字的由來,相傳是來自首先跳此類舞蹈的濕婆神(Shiva)的使者譚度(Tandu)。
Projesh Banergi《Art of Indian Dancing》.
達瓦舞 (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印度宗教儀式舞蹈用語,屬梵文(Sanskrit)音,是婆羅門教中「三摩耶」(Samaya)儀式之一部分,均由教徒表演;激動而熱烈性的足部動態稱為達瓦舞(Tandava)。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宮尾慈良著《亞洲舞踊的人類學》1987。
納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一九年,許多思想深刻而縝密的人開始懷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夠解決現代環境所產生的問題。這個教育體系是德國工業城司徒加(Stuttgart)的工業家們,要求哲學家兼科學家的史納(Rudolf Sterner)所建立的學校體系,目前世界各地有六百多所這種體系的學校。其體制如下:
1.教育目標:開展自己完美的生命,培養一個成為自由人的各種能力。2.課程計畫:注重學習環境,耐心期待破繭而出的過程。史納以為人生的前七年應強調兒童的意志力;小學階段宜重視想像力與情緒、情感教育;青少年則必須將重點放在敏銳的思考與獨立判斷能力上,因尊重內在發展的不同需求而設計課程。3.教育方式:兼重人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