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薪止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釜底抽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開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開水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釜底抽薪」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比喻從源頭斷絕。
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舊題周管仲撰,二十四卷。但書中有言管仲以後之事,乃後人所綴輯。原本八十六篇,今亡佚十篇。其注舊題房玄齡撰,但據《晁氏讀書志》所載,則知乃尹知章所作。明朝劉績另撰有《管子補注》。書中除無墨家、名家學說外,關於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雜家等言論,無所不有。也作「筦子」。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席不暇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其中思想駁雜,世以為雜家之代表。內〈脩務〉一篇以聖人之「有為」駁難道家之「無為」,並提及孔子、墨子為「有為」之例證。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別為儒家與墨家的創立者。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
摩頂至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1>兼愛2>,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注解〕 (1)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有《墨子》一書,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為墨家思想的代表。 (2) 兼愛:戰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親疏厚薄的不同。
九流三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新加以收拾典藏,由劉向為這些典籍分門別類,寫成《別錄》一書,而有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等九流的分別。後來「三教」和「九流」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三教九流」,用來指宗教、學術的各種流派。後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
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墨家學派稱道行可為宗師的人。《莊子.天下》:「以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尸,冀得為其後世,至今不決。」
以咽廢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
呂氏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門客的集體著作。二十六卷,分八覽、六論、十二紀,有漢高誘注。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也稱為「呂覽」。
戰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史稱「百家爭鳴」。楊朱學派的為我、貴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墨子(約前479年—前381年)的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韓非(重法,法家集大成者)、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的法家自立一見,厲行嚴刑峻法。張儀、公孫衍、蘇秦和范蠡等縱橫家,以謀略游說天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為儒家在秦後的地位奠定了基礎。許行的農家主張君民並耕而食。惠施、公孫龍、孫析子等名家主張辨別「名實同異」的邏輯。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發展道家的無為而治。鄒衍(約前305年—前240年)的陰陽家提...
一毫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魯人。著有《墨子》一書,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為墨家思想的代表。 (4) 兼愛:戰國時墨翟所倡導的學說。主張平等之愛,無親疏厚薄的不同。 (5) 摩頂放踵:比喻捨身救世,不辭勞苦。摩,通「磨」,磨損。踵,音ㄓㄨㄥˇ,腳後跟。見「摩頂放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