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得志時,攄舒久鬱之氣。如:「揚眉吐氣」。《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機會,轟轟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國人吐氣,至於大局也不能顧得。」
無關宏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析8 來源 釋義宏:大。旨:旨意,目的,主旨。  不涉及主要的宗旨和內容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楊消暑錄:[宋儒所爭,只今文古文字句,亦無關宏旨,均姑置弗議。] 用法指意義不大或關係不大。 例句曹禺蛻變:[既然是謠言,就無關宏旨。] 同義無關大局、無足輕重 反義舉足輕重、非同小可 辨析宏,不要寫成<洪>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漁翁之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他人衝突矛盾中取得的利益。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老殘遊記》第一一回:「甲午為日本侵我東三省,俄德出為調停,借收漁翁之利,大局又為之一變。」
轡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掌握大局的關鍵人物。漢.桓寬《鹽鐵論.刑德》:「執法者,國之轡銜。」
昆陽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邑大軍已來到昆陽城北,連綿數百里,諸將才知現在連棄城逃走也無法辦到,頓時不知所措,只能請劉秀出來主持大局。根據劉秀的計畫,即由王鳳、王常率兵死守昆陽,劉秀則突圍出城,向附近的漢兵求援,裡應外合,一起擊潰王邑官軍。當夜,劉秀便和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從昆陽南門出發,越過重重官軍,順利到達郾城、定陵,便立刻與此二城的將領商議禦敵策略。正當即將破城之時,劉秀率領著郾城、定陵的援軍千餘人趕到昆陽,在距離官軍四、五里處列陣。王邑、王尋馬上派兵數千迎戰;劉秀自為前鋒,深入敵陣斬殺數十人,漢兵諸將也按捺不住,紛紛指揮士兵...
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顧全大局。如:「委曲求全」。南朝齊.虞玩之〈上表告退〉:「經昏踐亂,涉艱履危,仰聖德以求全,憑賢輔以申節。」
得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有利的形勢或權位。[例]小人一旦得勢,往往為追求私利而棄大局於不顧。
紙上譚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就是趙括。」後來,秦國出兵攻打趙國,當時趙奢已經去世,相國藺相如又病重無法輔政,只剩大將軍廉頗獨撐大局。廉頗治軍有方,深謀遠慮,他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拚,於是下令堅守營壘,不理秦軍百般挑戰,使秦兵久戰無功。於是秦王便派出間諜,散布謠言說:「秦軍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統領大軍。」結果趙孝成王竟中計想改派趙括替代廉頗,但趙括的母親卻上書表示反對,藺相如也表示同樣意見,說到:「趙括雖然熟讀兵書,卻不懂得靈活運用,非大將之才。」但趙王不聽建言,還是派了趙括領兵抗秦。趙括接掌兵權後,馬上改變廉頗的戰略,軍官也大批更換。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用計截斷趙軍的運糧後路,圍困趙軍。過了四十幾天,趙軍糧...
屈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委屈自己,以依順他人。如:「為了大局著想,他也只好屈己從人了。」
無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執著自我,沒有成見。[例]他這種顧全大局的無我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