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5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逆來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犯而不校,委曲求全,唾面自乾反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辨似: 「逆來順受」及「委曲求全」都有勉強自己遷就他人的意思。 「逆來順受」側重於屈服順從;「委曲求全」側重於為求完全。 逆來順受 委曲求全 辨似例句 ○ ㄨ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不必~,應該極力爭取應有的權利。 ㄨ ○ 為了大局著想,你應該~地放棄自己的看法。
反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變易無常、不可恃。《文明小史》第一回:「老弟!你記好我一句話,以愚兄所見,我們中國大局,將來有得反覆哩!」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一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建興八年(230),曹軍欲三路攻蜀,諸葛亮再次要李嚴帶二萬軍隊到漢中坐鎮,李嚴又討價還價。諸葛亮即做讓步,任命其子為江州都督督軍,接替李嚴調走後的工作,李嚴這才執行調動命令。建興九年(231),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嚴在漢中負責後勤供應,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皇...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諸侯日益擴張,小國國力不斷減弱,甚至為大國併減。強凌弱,眾暴寡的現象,多少標示著封建體制的崩壞以是大局所趨,難以挽回了。 攘夷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他得到管仲的輔佐,建立霸業,其中以「攘夷」最有意義。「夷」代表戎、狄、蠻、夷,泛指文化水準低淺,生活狀態落後的人們。他們散居在諸侯各國附近尚未開發的地區,對於封建各國都是嚴重威脅。夷狄之中,又以地處荊蠻的楚力量最強。楚人起於南方,活動於苗蠻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的地區,他們保存本土優點,吸收先進文化,國勢日強,不斷對外擴張;齊桓公為了抵擋日益強盛的夷狄,於是號召各地諸侯...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局出發,從小地方做起。如:「咱們做事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不會自亂陣腳。」
因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5 相似詞6 相反詞7 5.例句 1.出處 無 2.語譯 (1)因小事而誤大局。(2)貪小便宜的人,會造成自己更大的損失。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剖腹藏珠、因噎廢食 相反詞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5.例句抓不住問題的根本,一味在末節上使力,就是捨本逐末了。
小肚雞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度量狹小,不顧大局。如:「你如此小肚雞腸,怎能成大事呢?」也作「鼠腹雞腸」、「鼠肚雞腸」。
心甘情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願意,一點也不勉強。[例]只要能顧全大局,再大的犧牲我都心甘情願。
轟轟烈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勢浩大,足以震撼人心。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從今後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畢罷了轟轟烈烈奪利爭名。」《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機會,轟轟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國人吐氣,至於大局也不能顧得。」也作「烈烈轟轟」。
不識大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顧全大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