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康居國人,至祖父始遷居長安,故以康為姓。為華嚴宗三祖。十七歲入太白山學佛,後從智儼聽講《華嚴經》,深受智儼讚賞,二十八歲出家為沙彌。上元元年,奉詔在太原寺講《華嚴經》。後詔京師十大德為授具足戒,並賜號賢首。從此以後經常參加翻譯、講經、著述。先後和地婆訶羅、提雲般若、實叉難陀、菩提流志等共譯事,特別對《華嚴經》的翻譯貢獻最大;亦於《華嚴經》研究最深,前後講說《華嚴經》三十餘次。將智儼所創的教相和觀行作了詳盡的發揮,成為華嚴宗的實際創立者。世稱「賢首國師」。弟子以宏觀、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華嚴探玄記》二十卷、《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四卷、《華嚴經問答》二卷、《華嚴金獅子章》一卷等行世。
迫如星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備臣逃避怠慢,郡縣長官派人逼迫,催促臣趕快上路,州官也登門來催逼,簡直比流星的光還要急切。想要立即奉詔上路,可是祖母的病日漸沉重,但是又不能不去,情勢窘迫,臣實在是進退兩難。」後來「急如星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情勢急迫。
期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西漢周昌有口吃,高祖欲廢太子,昌極力勸阻,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欲說「極」,因口吃而重複為「期期」。典出《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後用以形容人因口吃而發音困難,說話不流利。《文史通義.內篇二.朱陸.書朱陸後篇》:「凡人口談傾倒一席,身後書傳或反不如期期不能自達之人。」
行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行夜宿。唐.馬戴〈旅次寄賈島兼簡無可上人〉詩:「雁過當行次,蟬鳴復客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此後除授東臺御史,奉詔出關,行次稠桑驛。」
紅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朱色的樓臺。唐.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轉歌〉:「東風已緣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
惶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惶急遽。《宋史.卷四八四.周三臣傳.覬鏄傳》:「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為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
不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譯經家。法名智藏,不空是他受灌頂號不空金剛的簡稱。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一說西域人。幼年出家,十四歲在闍婆國(今印尼爪哇)遇金剛智三藏,隨來中國,學習唐、梵經論。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圓寂後,他奉詔出使獅子國。並利用這個機緣在普賢法闍黎學習密法三年,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共一千二百卷。天寶五年回長安,奉敕於淨影寺從事翻譯和開壇灌頂。安祿山之亂,不空雖身陷長安,但仍和肅宗暗通消息,所以肅宗還都,不空受到朝野的傾心崇奉,傳法譯經,教化頗盛。大曆九年圓寂,世壽七十,代宗敕贈司空,諡「大辯正」。中唐時期佛教各宗競立,密法漸行,頗有要求抉擇統一的趨勢,不空的譯述,正表現了他的體認和努力,並取得很大的成就,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譯經家,所譯的經典,包括顯教、雜密、金剛界、大樂、雜撰五大類。
諡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宋蘇洵奉詔編定,四卷。取世傳周公諡法以下諸書,刪定考證,以成是書。
得勝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勝利的軍隊。《三國演義》第二回:「朝廷命朱儁即以得勝之師討之。儁奉詔,率軍前進。」
詔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詔囚禁犯人的地方。《漢書.卷四.文帝紀》:「絳侯周勃有罪,逮詣廷尉詔獄。」《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聖旨不許程詹事閱卷,與唐寅俱下詔獄問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