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9.39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弄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沙成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法華文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的簡稱。十卷(或分二十卷),智顗講述,弟子灌頂筆錄。智顗依佛與眾生的關係、判教、本門和跡門、自己觀修的心得,四個層面解釋《法華經》。為天台三大部之一。
悲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慈悲的心懷。唐.道宣〈妙法蓮華經弘傳序〉:「一極悲心,拯昏迷之失性。」
三藐三佛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ṃbuddha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者。佛教謂得究竟覺悟的人,即佛陀。《妙法蓮華經》卷二:「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也作「三耶三佛」。
業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善惡果報的因緣。《妙法蓮華經》卷一:「諸世界中,六道眾生,生死所趣,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於此悉見。」唐.元稹〈哭子〉詩一○首之四:「彼此業緣多障礙,不知還得見兒無。」
露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露天的地方。《妙法蓮華經》卷二:「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
聚沙之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沙成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三藐三菩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ṃbodhi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佛教謂最究竟的覺悟。《妙法蓮華經》卷二:「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也作「正等菩提」、「三耶三菩提」。
四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四種佛弟子。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妙法蓮華經》卷一:「文殊當知,四眾、龍神,瞻察仁者,為說何等。」(2)四種出家人。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十誦律》卷一一:「我教化四眾疲極,令諸比丘當教誡比丘尼。」
加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佑、保護。《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妙法蓮華經講經文》:「天龍數數垂加護,賢聖頻頻又讚揚。」南朝梁.陸倕〈以詩代書別後寄贈京邑僚友〉詩:「便似隔天涯,玉躬子加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