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結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勾結同黨。《紅樓夢》第五八回:「兩處下人無了正經頭緒,也都偷安。或乘隙結黨,與暫權執事者竊弄威福。」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假公濟私」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杜周傳》1>其春,丞相方進2>薨3>,業上書言:「方進……專作威福,阿黨4>所厚,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5>無所畏忌,欲以熏轑6>天下。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威權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國家也。今聞方進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復賞賜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來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2) 方進:翟方進(?∼西元前7年),字子威,漢上蔡人。少孤,從博士學《春秋》,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
罔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背若芒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背上有芒刺,喻畏忌難安。見「芒刺在背」條。01.《三國演義》第二○回:「後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吹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瑕,過失、缺點。「吹毛求瑕」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01.《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步騭》:「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誣,輒欲陷人以成威福。」02.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三.制科》:「今員外吹毛求瑕,務在駁放。」  
因公行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藉公事的名義,謀取私利。《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也作「因公假私」。
執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權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故人臣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不為己者必害。」《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
王與馬,共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祖逖將流民安頓於京口後,即率領流民中的豪族北上,以阻止稱霸華北的石勒南下,在淮河流域擊退石勒軍後,又威福當地設立的許多自衛聚落「塢」,安堵了東晉的北境。郗鑒和蘇峻等則率領兗州、徐州的流民集圍進入京口、廣陵(揚州)。東晉政府為了安撫這些流民集團的領導者,任命他們為將軍兼北方的行政長官,並利用他們光復中原的希望,以鞏固江南的統治基礎。這些男來的流民都在所住的地方建立僑州、僑郡、僑縣,不屬當地的州、郡、縣。這樣更適於東晉政府的分化統治。另一方面,四川在三國時,由蜀漢統治。西晉八王之亂前後,陝甘流民大量流入,隨後甘肅氐族酋長李特...
假公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假公濟私」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杜周傳》1>其春,丞相方進2>薨3>,業上書言:「方進……專作威福,阿黨4>所厚,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5>無所畏忌,欲以熏轑6>天下。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威權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國家也。今聞方進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復賞賜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來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2) 方進:翟方進(?∼西元前7年),字子威,漢上蔡人。少孤,從博士學《春秋》,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
未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