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欺人自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門文偃(西元864∼949)為宗祖。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光泰禪院,後唐長興元年以後,大振禪風,取其山為宗派名。〔參考資料〕 《朱子語類.卷一八.大學.或問下.傳六章》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便教盡大地只有自家一人,也只是自欺,如此者多矣。」
三階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立的佛教宗派,流行於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後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後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淨土世界為第一階,凡聖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後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調。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聖元年、聖曆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大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兩個主要傳統之一。約西元一世紀,從古代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教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主教、正教及某些新教宗派,行洗禮時為受洗者設置的男性保證人和監護人。
家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派。《墨子.尚同》:「國之為家數也甚多。」
少林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林寺,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於其座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距今1500餘年。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在文化意義上早已超脫佛寺建築藝術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學國粹為代表,涵蓋禪、意、藝、醫的少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少林寺在中國對外交流中佔據重要地位,少林文化遠播四海、廣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著...
日蓮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佛教宗派之一。十三世紀日蓮創立,故名「日蓮宗」。此宗雖受日本天台宗的影響,但特別重視《妙法蓮華經》,尤其《妙法蓮華經》經題五字,認為只要誠心皈依本尊,口唱經題就能即身成佛,並有可能在現實顯現佛的淨土。此宗以身延山久遠寺為總本山,分派很多,在臺灣亦有少量的信徒。
密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類佛教修行教法。一般認為密宗是七世紀以後婆羅門教融入大乘佛教的產物。強調三密加持,即手結印契、口誦真言、觀想本尊。將對佛、菩薩的信仰結合了空義與止觀的修行方法,所以修習者應先具備大乘顯教的基礎才能進而修習這類教法。流行於中國唐代及西藏、臺灣、日本等地。也稱為「祕密教」、「密教」、「金剛乘」、「真言宗」。
瑜伽行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立八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唯識宗」。
開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本為選擇名山建立寺院。後引申為宗派的創始人。如:「開山祖師」、「開山鼻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