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妙法蓮華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另有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十卷》、隋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譯的《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都是本經的同本異譯。本經的重點在調和大小乘的衝突,以為一切眾生都可成佛。且以種種譬喻闡述佛法深刻的思想,普受歡迎,也是天台宗和日本蓮宗教理的依據。簡稱為「法華經」、「蓮經」。
世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無著之弟。出家後先學小乘有部,後學經部,並採用經部見解批判有部。後因無著的誘導改宗大乘,成為大乘瑜伽行派的大師。與無著齊名。著有《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等。近世學者對諸書作者俱稱世親,但是否為同一人尚頗多爭議。
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佛教經典的哲學,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前六世紀的時候產生於古印度,以後流行於印度的南北各地,發展成南傳巴利語系的小乘佛學,與北傳梵語的大乘佛學。
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典,如《楞伽經》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涅槃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經典。有大乘、小乘兩部,分述釋迦在入涅槃前的傳法遺言及修道狀況。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兩種。
西藏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西元七世紀起在西藏發展的佛教。為佛教三大傳統之一,以藏文為聖典語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揚全球。其教學特色在綜合小乘與大乘的波羅蜜多乘、金剛乘,見解上以中觀為究竟,法門則以密續為主流。藏經分《甘珠爾》、《丹珠爾》兩部分,前者指佛語,包括經和律,後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師的論著。主要教派有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宗。各有嚴密的寺院組織和學經制度。俗稱為「喇嘛教」。
陳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40?~520?)古印度佛教哲學家。屬婆羅門種姓,先從小乘犢子部出家,後改學大乘,為世親的弟子。佛教新因明學的創始者。他把因明從辯論技術,發展成知識論。其學說除了為大小乘佛教吸收外,也影響耆那教、勝論派等。
南山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律宗的一派。唐終南山道宣律師所創,故稱為「南山宗」。和東塔宗、相部宗並稱為「律宗三家」。此宗以心法種子為戒體。將律分成防惡的止持和行善的作持二門,認為該宗的根本律典──四分律,形式上雖屬小乘,但從內容看,當屬大乘。相部、東塔二宗衰微後,本宗傳承獨盛,綿延不絕。道宣門下弘景的弟子鑒真,更將律法傳到日本,為日本律宗之始。
成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二十卷(或十六卷)。印度訶利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成實論》是從小乘空宗過渡至大乘空宗的作品。此論從傳譯以來,至唐初之間曾起廣大的影響,成實師分布南北,可惜唐代以後無人研習,所以舊注也全都失傳了。
三時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中觀和瑜伽行派依自宗的見解,判釋佛陀教法分為三階段。中觀派的三時教是:初說小乘教,第二時說大乘唯識道理,第三時說心境俱空。瑜伽行派的三時教是:初時教說四阿含,第二時教說諸法皆空,第三時說唯識教。《原人論》:「故天竺戒賢、智光二論師,各立三時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