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稻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稻的田地。《三國演義》第六七回:「見今曹操令廬江太守朱光,屯兵於皖城,大開稻田,納穀於合肥,以充軍實。」
聲西擊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告豐。豐即悉其軍西邀彭,彭乃潛兵渡沔水擊其將張陽於河頭山,大破之。從川谷閒伐木開道,直襲黎邱,破諸屯兵。豐聞大驚馳歸救之,彭依東山為營,豐與蔡宏夜攻彭,彭先為之備,出兵逆擊之,豐敗走。
無以自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軍前往救趙,但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說:如果敢去救趙,秦滅趙後,下個就是滅魏!魏王聽了很害怕,即要晉鄙屯兵觀望形勢。平原君派使者去跟魏無忌求救,說:「邯鄲城早晚就要被攻破了,你即使不管我們趙國,難道你就不可憐你姊姊嗎?」魏無忌聽了十分憂心,就讓門客辯士用種種方法去勸說魏王,但魏王害怕秦國報復,始終不肯答應。後來魏無忌用侯嬴的計謀,將兵符盜出,假託王令,並殺了大將軍晉鄙,奪取兵權。他再從中挑選精兵八萬,打敗秦軍,解救了邯鄲,保存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還親自到國境上迎接魏無忌。魏王很生氣魏無忌偷盜兵符、假託命令並殺了晉鄙。魏無忌自己也知道魏王不悅,所以他讓將軍帶領著他們的軍隊返魏,自己和門客則留在趙國...
鼎足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三方面分別對立的局勢。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欲屯兵濮陽,以成鼎足之勢。」
顧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典故或見於北齊.劉晝《劉子.卷九.貪愛》。 (2) 帥:引導、率領。 (3) 軍:駐紮、屯兵。 (4) 秦周:齊城門名。 (5) 若:你、你的。 (6) 豎子:罵人愚弱無能的鄙稱。 (7) 惡:音ㄨ,如何、怎麼。 (8)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9)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10) 美唐:齊王金庫的名稱。〔參考資料〕 北齊.劉晝《劉子.卷九.貪愛》昔蜀侯性貪,秦惠王聞而欲伐之。山澗峻嶮,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日置牛後,號牛糞金,言以遺蜀侯。蜀侯貪之,乃斬山填谷,使五丁...
大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大的忌諱。《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莽明知之,而冥昧觸冒,不顧大忌。」《三國演義》第八四回:「劉玄德不得兵法,豈有連營七百里,而可以拒敵者乎?包原隰險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
方寸須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徐庶:字元直,三國蜀潁川人,生卒年不詳。少好任俠擊劍,中州兵起,乃客荊州,與諸葛亮相善。劉備屯兵新野,往見之,為備所重。後其母為曹操所獲,遂辭備歸操。及魏初,官至御史中丞。 (4) 曹公: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5) 圖:謀取、謀求。 (6) 王霸之業:指登基為帝,統治天下。 (7) 方寸之地:指心。
得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勝利。《淮南子.詮言》:「能成霸王者,必得勝者也。」《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單福得勝回縣,謂玄德曰:『曹仁屯兵樊城。』」
每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天。《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紅樓夢》第六二回:「再不必提此事,只是每日小心巡察要緊。」
陳伯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睢陵人,生卒年不詳。初為南朝齊將,鎮守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梁武帝招降之,仍命其任江州刺史。後因聽從部下鄧繕等人挑唆,起兵反梁,失敗後投奔北方,成為北魏的平南將軍。西元五○五年,梁將蕭宏領兵北伐,陳伯之屯兵壽陽梁城(今安徽省壽縣)以抗梁軍。丘遲以書信招降,伯之遂感悟而反正歸梁,復官通直散騎常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