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質押、典當。唐.李〈諫建白馬坂大像疏〉:「亦有賣舍貼田,以供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批評、攻擊、彈劾。如:「抨擊」。《新唐書.卷一三○.陽傳》:「楊再思素與善,知其意不樂彈抨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說月中有桂樹,故以桂借指月亮。唐.李〈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綵縷人勝應制〉詩:「桂吐半輪迎此夜,蓂開七葉應今朝。」
沉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喝酒酣醉。《晉書.卷四四.華表傳》:「性嗜酒,率常沉醉。」《儒林外史》第一回:「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聲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肅。《晉書.卷六.明帝紀》:「大會百官而問溫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世蕃愕然,方欲舉手推辭,只見沈鏈聲色俱厲道:『此盃別人喫得,你也喫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吏。如:「官宦」。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婿身名宦,盡不減。」《紅樓夢》第四回:「這個被打之人乃是本地一個小鄉宦之子,名喚馮淵。」
模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馬、坐騎。唐.李〈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詩:「承恩咸已醉,戀賞未還鑣。」明.陸世廉《西臺記》第四齣:「你還記得患難相從有謝翶,今日裡天上人間不共鑣。」
含糊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何去何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那裡,跟隨那個。比喻無法作決定。《楚辭.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唐.李〈上雍州高長史書〉:「何去何從,罷龜策之臧否;自開自落,任天地之榮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