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不能孤立於課程之外,課程領導不能自立於教學之外,教學領導有助於課程的持續發展與改進,課程領導能夠強化教師教學行為效果的提升。只不過教學領導的發展要比課程領導為早,在1980年代初期即有學者霍林傑(P. Hallinger)和墨菲(J. Murphy)等人提倡教學領導,引起教育界很大的重視,研究文獻亦顯示,一所高效能的學校,其校長能夠負起引導學校學術發展方案、設定學校目標、檢視課程發展及評估教師教學表現和學生學習結果。到了1990年代、課程領導逐漸受到重視,對於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新的助力。課程領導之意涵,傳統早期的看法都...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Family Service Pla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是為執行特殊幼兒及其家庭的早期療育服務,而研擬的一份工作指導方案。它指出為促進特殊幼兒的發展、與強化家庭增進其子女發展的能力,所需要提供的服務。透過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這樣的機制,早期療育服務人員和特殊幼兒家庭的成員以團隊的方式共同努力,為了特殊幼兒家庭特別關切、優先的事項、與資源而量身安排的服務,去從事規劃、執行、與評鑑的工作。 內容說明依據美國的殘障者教育法(I...
辨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境中安排外在條件時,教師可按學習原理中的兩項原則來處理:其一,當兒童表現正確反應時,立即給予適度的強化(表示讚賞)。其二,讓正確的反應多加幾次練習,以避免遺忘。 資料來源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完全中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學科能力。b.發展學生人文與科技素養。c.奠定學生繼續進修的基礎。d.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e.強化學術或職業知能。f.培養學生生涯規劃能力。g.培養學生思考溝通及解決問題能力。h.培養學生就業與求知的興趣與能力。i.培養學生履行社會與公民義務的能力。j.學校社區化及平衡城鄉差距─〉教育目標。 課程規劃原則a.採六年一貫制規劃,參考國中、高中、高職及五專課程,即由中一至中六進行課程規劃。b.中一至中六加強科目內容之連貫和銜接。c.配合學生身心發展及課程的統整、試探和分化等原則進行規劃,適應學生個別差異,提供多樣化的選...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實品德教育:培養知善、好善與行善之全人教育。二、推動深耕閱讀:享受閱讀樂趣,養成終身閱讀習慣。三、強化技職專業:加強技能訓練,提升專業發展能力。四、擴展國際視野:經由多元學習,增進世界競爭力。在本方案的執行過程中,本校整合了所有行政處室的資源,不僅讓學生透過方案的執行得以「閱歷人生,讀學書海」,更讓行政團隊「樂於分享,勤於互助」。 師資概況全校專任教師人數142人,博士6人、碩士78人、研究所四十學分進修結業35人、學士23人,平均年齡約40歲。 校徽 教學單位國際貿易科會計事務科商業經營科廣告設計科資料處理科室內設計...
社會資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系統、關係、角色楷模、規範到正式制度等,倘能善用社會資本理念,有助於增進群體凝聚力、減少社會罪犯、強化社區價值、提升學校效能。 代表人物布迪厄(P. Bourdieu)、普特納姆(R. Putnam)、柯爾曼(J.Coleman)等為代表,其中布迪厄認為社會資本乃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它關聯到相互熟機或認可之制度化關係的雙重網絡;而普特納姆則認為社會成本係激勵協調與合作以達相互利益,具有網絡、規範、社會信任的社會組織特色;至於柯爾曼認為社會資本係由其功能所定,它不是單一本質,具有不同意義,包括兩個特徵:社會結構的某些...
史金納(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建立新的刺激→反應連結。 二、操作條件作用實驗者就個體在刺激環境中自發性的多個反應中,選擇其一家以強化,從而建立刺激→反應連結的歷程。他解釋決定個體操作性反應的因素時,採用強化取代獎賞的意義。凡是能使個體操作性反應的頻率增加的一切安排叫強化,產生強化作用的刺激稱
斯金鈉(Skinner)操作條件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作為一種刺激替代式學習,個體行為表現屬於被動。操作條件作用係指實驗者就其實驗設計對個體實施強化作用以建立反應-刺激連結。(二)強化原則在解釋合為決定個體操作性反應因素上,斯金鈉採用強化取代獎賞,拋開過去以主觀個體滿足支解是,而以客觀中性的強化概念作為解釋
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_knowledg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階段的學習與教學活動分別為:注意、期待、回憶已知的有關資訊、對新資訊的選擇性知覺、編碼、檢索與反饋、強化、反應與保持、保持與遷移。這些階段是連續與必須的,在教學中有些階段會相互組合,因此可將其歸納成:前三個階段為學習的準備,中間的四個階段是知識的獲得與作業,最後兩個階段為學習的保持與遷移。促進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方面要在三大階段中進行,另一方面因為陳述性知識各個階段是一連續過程,因此在過程中基本的條件具體,分別為:把握課堂教學速度、使用表像、使用類比、使用典型例題,以及注意組成知識系統等。 價值1.建構生活的意義2.學習...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的領導行為(註一)(註二)。1.知識管理的目的:在於藉由組織的蒐集、儲存、整合、分享、應用與創新,強化組織的生產力、競爭力、適應力、與創新力。以因應環境之變革與永續發展。2.知識管理的主體:在於組織的成員。由於知識無固定型體,需要適當的載具才得以顯現與傳遞。知識發於人、傳於人、也變於人,沒有人則沒有知識,因此如何發掘、整合、提升組織成員的知識能力,即是知識管理過程中重要的議題。3.知識管理的內涵:在於將組織的顯性知識(如:文字、檔案)系統化,與隱性知識(如:經驗、組織文化)外顯化。4.知識管理的方法:(1)資訊科技的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