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之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獨特的、兼具理性感性的筆,記述他對科學、對文學、對人生、對世間種種現象的看法,文中處處流露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情懷,卻不盲目的人云亦云;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豐富的知識和高雅的趣味。即使早期文章相隔已有半個世紀,現在看來仍經得起時間檢驗,歷久彌新。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這時愛讀的書。從茅盾小學時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見,當時便流露出憂國憂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緒。 著作《子夜》《蝕三部曲》《腐蝕》 《虹》《鍛煉》《霜葉紅似二月花》 《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係》等 評價●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編輯109702120
王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7年)天津淪陷前夕,王家的祖業被炸成一片瓦礫堆,逃亡的路上看見日本兵猙獰的面孔,未滿十七歲的他激起憂國憂民的情懷,便投身幫助救國運動,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從事地下抗日活動。他為了籌備戰事經費,故意與日人交遊,不知情的父親卻發出脫離關係的啟示,最後真相大白之後,父親也給予他資助,在一年多的戰爭生涯,帶給他許多生活體驗與創作題材。在太行山的舊國行動告一段落之後,他和多數的學生都到重慶完成未竟的學業,此時十九歲,王藍的處女作小說「一顆永恆的星」,獲得了全國第一名文藝獎。而後緊接著「聖女、戰馬、鎗」、「銀叮」、「太行山上」...
杜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門不出。《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而黥公孫賈。」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三:「殘虜遊魂苗渴雨,杜門憂國復憂民。」
嫠憂宗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婦不憂愁自己紡織的緯紗,而擔心周王朝的宗廟社稷,怕國亡禍己。典出《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損,為將及焉。』」後比喻人憂國而忘身。也作「嫠不恤緯」、「嫠緯之憂」。
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守節而死。《漢書.卷七七.蓋寬饒傳》:「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之義。」《三國演義》第七九回:「原來,曹丕以于禁兵敗被擒,不能死節,既降敵而復歸,心鄙其為人。」
悃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誠。《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發憤悃愊,信有憂國之心。」
嫠不恤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忘身憂國。參見「嫠憂宗周」條。宋.李曾伯〈謝四川都大薦辟〉:「嫠不恤緯,深慙肉食之謀,子弗荷薪,尤愧素餐之誚。」
露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沒有封口的書信、公文。《後漢書.卷五七.李雲傳》:「雲素剛,憂國將厄,心不能忍,乃露布上書。」
傷時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憂國憂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