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共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厲王出奔後,周、召二公攝政,號稱「共和」。見《史記.卷四.周本紀》。一說為共伯和攝行天子事。
不學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監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1) 阿衡:伊尹,名摯,商初賢相,生卒年不詳。輔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尊之為阿衡。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卒時,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12) 亡:音ㄨˊ,通「無」。 (13) 闇:音ㄢˋ,不了解。 (14) 陰妻邪謀:指宣帝即位後,立原配許氏為后。霍光妻欲其小女為后,派人毒殺許后。霍光知情後,祕而不報,仍送其女進宮,使帝立其為后。 (15) 湛溺:沉溺。 (16) 財:同「...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囑,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
心愜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十五年。 (2) 羽翼已成:比喻已得到輔佐的人才,勢力已經鞏固壯大。 (3) 稱攝:自封為攝政王。攝,攝政,代替君主處理國政者。 (4) 豐:甄豐(?∼西元10),西漢人。平帝初,以左將軍光祿勛與王莽等定策安宗廟,封廣陽侯,為少傅。為王莽心腹,莽稱帝,按金匱拜為更始將軍、廣新公。後其子甄尋以作符命被王莽處死,遂自殺。 (5) 舜:王舜(?∼西元前11),西漢濟南東平陵人。王莽從弟。哀帝時嗣爵安陽侯。以車騎將軍迎立平帝。王莽居攝,以舜為太傅左輔。始建國元年,為太師,封安新公,尋病悸死。 (6) 歆:劉歆(西元?∼23)字子駿,後改名為秀,字穎叔,劉向之子。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
蜚流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言蜚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流語蜚語」係由「流言」及「蜚語」二語組合而成。 「流言」是出自《書經.金縢》,根據記載,周武王去世之後,由於成王年幼,由周公代為攝政,政權集於一人。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不利成王,便在國中散布謠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 「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
夜以繼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滅紂有功,封於魯。武王崩,又輔佐幼主成王,攝政,東征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之亂,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3)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 (14) 以施四事:而推行禹、湯、文、武的德政。〔參考資料〕 ■《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
以日繼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滅紂有功,封於魯。武王崩,又輔佐幼主成王,攝政,東征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之亂,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3)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 (14) 以施四事:而推行禹、湯、文、武的德政。〔參考資料〕 ■《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憲法大綱與行憲程序公布後不久,光緒帝和西太后相繼去世。宣統帝繼位,由宣統帝之父、光緒帝之弟醇親王戴灃攝政,仍依原來的行憲計畫進行。1909年在各省設立諮議局,1910年在北京成立資政院,並實施地方自治。同時將準備立縣的期間縮短三年,決定1913年招開國會。為準備立憲,清政府還推行一連串政治、社會的改革。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1906年廢除傳統的六郡制,亦即將六部改為十一部,部的首長─尚書由二人改為一人,以明示官吏的責任。1911年再度改革中央官制,廢除內閣、軍機處與政務處,實施對君主負責的內閣制度,設總理大臣一人、副大臣兩...
心滿意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十五年。 (2) 羽翼已成:比喻已得到輔佐的人才,勢力已經鞏固壯大。 (3) 稱攝:自封為攝政王。攝,攝政,代替君主處理國政者。 (4) 豐:甄豐(?∼西元10),西漢人。平帝初,以左將軍光祿勛與王莽等定策安宗廟,封廣陽侯,為少傅。為王莽心腹,莽稱帝,按金匱拜為更始將軍、廣新公。後其子甄尋以作符命被王莽處死,遂自殺。 (5) 舜:王舜(?∼西元前11),西漢濟南東平陵人。王莽從弟。哀帝時嗣爵安陽侯。以車騎將軍迎立平帝。王莽居攝,以舜為太傅左輔。始建國元年,為太師,封安新公,尋病悸死。 (6) 歆:劉歆(西元?∼23)字子駿,後改名為秀,字穎叔,劉向之子。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