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7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舊黨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宗對西夏用兵,卻大敗而還。從此以迄徽宗,新法黨(新黨)和舊法黨(舊黨)之間,更替掌政五次,皇太后攝政,舊黨得勢,即排斥新政;皇帝親政,即用新黨而排斥舊黨,彼此已完全淪為意氣之爭,尤其到徽宗親征,任用新黨蔡京主政時,新法已成為對人民苛誅求的手段,「花石綱」(運輸花木奇石的船隊)即其最典型的事例。因此引起人民叛變,導致女真人的入侵,徽欽兩帝終成為階下囚,為女真人虜至北方。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宋仁宗、郭皇后、范仲淹、司馬光、宋神宗英文關鍵字: Emperor Renzong of Song、Empress Guo、 Fan...
辛亥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日為雙十節,作為中華民國建國紀念日。 清帝退位武昌起義之時,清政府想起用隱退河南故鄉的袁世凱。當初攝政王醇親王逼迫袁世凱下台,但想要對付革命軍,非用北洋陸軍不可,而北洋陸軍有如袁世凱的私兵,清政府調不動,因此只有懇求袁世凱出馬。但是,袁世凱不肯輕易答應。醇親王戴灃只得自辭監國攝政王之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由其掌握實權。袁世凱就任後,立刻命令心腹馮國璋與段祺瑞率軍南下,隨即攻佔漢口和漢陽。可是,袁軍到此之後就不再前進,開始與革命軍談和。袁世...
瀝膽披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囑,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
以夜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滅紂有功,封於魯。武王崩,又輔佐幼主成王,攝政,東征平定武庚、管叔、蔡叔之亂,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13)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 (14) 以施四事:而推行禹、湯、文、武的德政。〔參考資料〕 ■《管子.禁藏》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囑,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
周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周公攝政後所撰,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從山崖、牆壁中搜得,其後劉歆獻給王莽,流傳至今。《十三經注疏本》為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孫詒讓有《周禮正義》。此書擬周室的官制,本名《周官》,自劉歆始名《周禮》,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冬官司空早佚,漢時補入考工記一篇。
流言飛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言蜚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流語蜚語」係由「流言」及「蜚語」二語組合而成。 「流言」是出自《書經.金縢》,根據記載,周武王去世之後,由於成王年幼,由周公代為攝政,政權集於一人。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不利成王,便在國中散布謠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 「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
剖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披肝瀝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宣帝突然病死,登基的靜帝年方八歲,無法親政。當時朝廷之中,以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堅政治聲望最高。鄭譯和劉昉等大臣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擬一份假遺囑,稱宣帝讓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
珍奧斯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uthey,Sydney Smith,Edward Fitzgerald,納博科夫等。據說當時還是攝政王的喬治四世所有的住所都備有一套奧斯汀小說供他隨時閱讀,迫於他的要求,奧斯汀把自己最愛的小說《愛瑪》獻給了攝政王。吉布林(Rudyard Kipling)曾經寫過一個短篇《簡迷》(The Janeites)講述奧斯汀愛好者的故事,他還寫過兩首詩讚美奧斯汀。二十世紀以來,一些學者將奧斯汀視為英語文學最偉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將她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