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成的腐化和弊端,便對一切政令要求務實,並「全面實行改革,有力地扭轉了康熙末年開始衰退的勢態,從而使政局穩定。」然而,想要達到獨裁政事、強化皇權,惟有自己「事必躬親」才能據實告誡臣工。因此,雍正即位後,便於雍正元年(1723年)春正之日,連發十一道諭旨,分別對各級文武官員逐一訓飭、申誡,提出從政要求。同時,雍正更結合了其獨裁專制的政治權力,建立了清朝史上首創的「儲位密建法」與「密摺制度」,並採取各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在雍正在位期間(1723-1735年),清代帝王集權中央的態勢達到顛峰,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十三年中...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上關塞的風高浪急,蕭條晦暗,驚濤駭浪,也寄寓了詩人極度不安的心緒與抑郁不平的心情,同時也象徵了國家政局的不穩與不安的前途。其他如「魚龍寂寞秋江冷」、「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州前蘆荻花」,也將詩人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 用字精鍊準確杜甫曾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可見他十分著重字詞的錘鍊。《秋興》亦可見其鍊字之功力。如第六首:「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這裏的「風煙」影射戰火(「烽煙」)。又瞿唐與曲江相去萬里,但現卻因「風煙」而相接。詩人諷刺地以「接」寫離散,就能反襯出其不能歸去的愁緒。而第三首:「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
謝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政。數月後,中書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謝安又兼總中書省,實際上總攬了東晉的朝政。為了緩和矛盾、穩定政局,謝安實行了著眼於長遠,以和諧安定為重的執政方針。他沒有趁桓溫病死的機會翦除桓氏集團,仍然信任和重用桓溫的弟弟桓沖,讓他擔任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和徐州刺史,負責鎮守京口,後來又轉為都督七州諸軍事,兼任荊州刺史。桓沖也深明大義,認為自己的德望不及謝安,心甘情願地以鎮守四方為己任。將相關係的協調,促進了政局的穩定。當時人讚揚謝安,將他比作...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規模,學生也可以通過考試從低級學校升入高級學校,最終到太學學習。 魏晉南北朝 由於「喪亂弘多」,政局跌蕩,官學衰落,士族階層轉而從《老子》、《莊子》和《周易》中找思想依靠,形成了「玄學清談」。嵇康就是其中代表人物。教育內容除官學外,已不在以儒家經典為主,開始教授相對立的放任思想,有人提出「超名教,任自然」等觀點,不再學宗一師,且不主張學習和實踐相結合,講究清淨無為。 隋唐 隋唐時期由於政治、文化、科學、經濟等方面都發展迅速,國家教育模式也擺脫了漢代獨尊儒術的觀點,同時兼顧佛道思想,逐漸形成以儒學為主,佛道為輔,兼通...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上關塞的風高浪急,蕭條晦暗,驚濤駭浪,也寄寓了詩人極度不安的心緒與抑郁不平的心情,同時也象徵了國家政局的不穩與不安的前途。其他如「魚龍寂寞秋江冷」、「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州前蘆荻花」,也將詩人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 用字精鍊準確杜甫曾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可見他十分著重字詞的錘鍊。《秋興》亦可見其鍊字之功力。如第六首:「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這裏的「風煙」影射戰火(「烽煙」)。又瞿唐與曲江相去萬里,但現卻因「風煙」而相接。詩人諷刺地以「接」寫離散,就能反襯出其不能歸去的愁緒。而第三首:「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きは伸び悩んだ。飛鳥時代約在6世紀後半到8世紀初,此時,大和王權根據地移到飛鳥。6世紀後半大和王權政局穩定,但朝廷內部王位繼承競爭激烈。此期,佛教從百濟傳來,其後發展成飛鳥文化、白鳳文化等以佛教為主要內涵的文化。6世紀末,隋朝統一了歷經400年分裂混亂的中國。東亞各國政治權力也隨之統一。倭國7世紀前半,聖德太子與蘇我氏進行派遣遣隨使,制定冠位十二階、十七條憲法等國政改革。但是,豪族強烈抵抗,雖然企圖集中權力,但進展並不順利。聖徳太子は推古天皇の名前で「遣隋使(外交使節団)」を送り中国の皇帝へ親書を渡した。その親書は「日...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きは伸び悩んだ。飛鳥時代約在6世紀後半到8世紀初,此時,大和王權根據地移到飛鳥。6世紀後半大和王權政局穩定,但朝廷內部王位繼承競爭激烈。此期,佛教從百濟傳來,其後發展成飛鳥文化、白鳳文化等以佛教為主要內涵的文化。6世紀末,隋朝統一了歷經400年分裂混亂的中國。東亞各國政治權力也隨之統一。倭國7世紀前半,聖德太子與蘇我氏進行派遣遣隨使,制定冠位十二階、十七條憲法等國政改革。但是,豪族強烈抵抗,雖然企圖集中權力,但進展並不順利。聖徳太子は推古天皇の名前で「遣隋使(外交使節団)」を送り中国の皇帝へ親書を渡した。その親書は「日...
莫那‧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的決心。 霧社事件與遺骸同年10月27日,莫那‧魯道率領6個部落的三百多名壯丁,突襲霧社駐在所、郵政局、商家,以及公學校運動會,造成134名日本人喪生。事件傳出後,日人出動大批軍隊,並動用飛機、毒氣鎮壓,族人傷亡慘重。12月1日,莫那‧魯道眼見大勢已去,於深山中舉槍自盡,時年48歲。(註1,2)1933年,莫那‧魯道的遺骸意外被發現,被送至台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作為學術研究標本。直到1974年在族人強烈要求下,才遷葬至霧社「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旁。 參考書目註1. 詹素娟、浦忠成等,《台灣原住民》(臺北:遠流,20...
行政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中央政府五院之一,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掌理全國行政事務。
遺臭萬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