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邁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如:「邁向成功之路。」
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化(socialization)目錄1 介紹2 社會化的類型2.1 基礎社會化2.2 預期社會化2.3 再社會化3 教育與社會化的關係4 參考文獻 介紹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指人們學習社會期待的過程。角色(role)是透過社會化過程學習而得,同時也跟社會中某個特定被期待行為有關。人們透過社會化吸收所屬的文化,包括風俗、習慣、法律、常規和表達工具。 社會化的類型 基礎社會化基礎社會化(primary socialization)係指兒童於幼年期間在家庭中所經歷的社會化歷程,亦即「透過基本價值、行為能力、...
測量量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量量尺(Measurement scales)目錄1 測量定義2 測量量尺3 名義量尺4 順序量尺5 等距量尺6 比率量尺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測量定義測量是給物體分派數字的過程。在該過程裡,物體的某個特性被數字的特性忠實的反映出來。主要的目的就是使資料收集具有客觀性,它依據一套量尺,給人、事件和物品的特質分派數字。 測量量尺不同測量形式與量尺對應著不同的數自屬性。Stevens(1946.1951.1961)指出在心理測驗和研究上,有著四種特別重要的四種測量量尺,包括名義量尺、順序量尺、等距量尺及比率量尺。 名義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懷有共同政治信念的人,所組成代表某一階層或某個集團利益的政治組織。[例]政黨、革命黨、無黨無派
團體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動力(group dynamics)目錄1 緣起2 定義3 特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緣起團體動力通常是指對於小團體個人互動的研究,最簡單的定義為運作團體的各種勢力,而這種勢力存在於某個場域或情境中,是相當複雜且相互依存的。團體動力的發展與當代心理學中場地論的關係最為密切,場地論的創始人為Kurt Lewin,兒團體動力一詞也是Lewin於1947年創用,他被公認為團體動力學之父,並於194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立第一個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註1) 定義Cartwright和Zander(1968)年對團體動力的...
生涯決定的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 learning experiences)。前者包括前因、行為、後果三個重要的成因。例如當事人在某個科目上屢得高分可能就願意在這個科目上努力研讀或是選修更多有關這類科目的課程。後者包含觀察學習(observation)和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兩個類型,例如:職業的刻版印象的獲得。4.工作取向技巧(task approach skills)以上所提到的各種因素交織而成,鍛鍊出專屬於個人獨有的工作取向技能,包括解決問題能力、工作習慣、工作的標準與價值、情緒反應、知覺與認知歷程等。目前尚未...
羅夏克墨漬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定因數是什麼。3.第三階段:此階段針對提問階段尚未充分明白的總是而採取的補充措施。主要是詢問受試對某個墨漬圖反應所使用的決定因數,是否也用於對其他墨漬圖的反應,從而確定被試的反應由是否有某個決定因數的存在。(註2) 計分方式計分時主試者會將受試的回答分成三部分包括部位、決定因子、內容。部位(location)是指受試者用以決定其作答的相對墨漬部位,可能用來記分的部位包括墨漬整體、墨漬的各個部位和相對墨漬部分。決定因子(determinants)是...
補償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補償作用(Compensation)是當個體在某個領域中遭受挫折,或是外貌、才能具有缺陷,或因自身的缺憾及某方面的弱點而不能達到目的時,採「隱惡揚善」的方式,掩飾其先天或後天缺憾所造成的自卑感,進而彌補因失敗而失去的信心與自尊,其積極作用是「展其所長、補其所短」。例如,視障成為頂尖的鋼琴演奏家,為得是向眾人宣告他對自己感到驕傲並不自卑。補償作用的方式很多,例如改以其他成功的領域代替或培養出其他較好的特質、希望透過其他方面的長處和優點表現自我、或改從事有機會成功的活動等等。在此作用中,個體經由強調所想要的特質來掩飾自...
侷促一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限在某個狹小的範圍內。如:「他的論斷侷促一隅,不足為奇。」也作「局促一隅」。
客體關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觸,而非發洩或僅是釋放生的本能與攻擊的本能趨力。所謂的關係是指個體和真實的他人,或是個體與其所幻想的某個真實人物之心智影像或是表徵,以及個體對於早期重要他人的心智影像或是表徵與目前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依附理論以及之後的客體關係理論,均是強調自我,若要健全發展,則個體早年與重要他人的安全穩定依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客體關係理論對兒童輔導工作者的啟示如下:自我的發展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歷經許多階段,從與母親的共生關係一直到分離與個體化的階段。嬰兒早期與客體關係的依附與分離經驗和品質,形塑自我的發展,包括:愛人、愛己,以及和他人產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