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溫和謙讓的態度與方法。《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吾理天下,亦欲以道行之。」唐.張九齡〈龍池聖德頌〉:「清德之鑑,道之體,洪源濬規,實天之啟。」
2.一種徒手搏擊的武術。攻防、對練時以能克剛、剛並濟為特點,近似於摔跤。日本做有系統的訓練與推展,目前盛行於全世界,西元一九六四年,第十四屆奧運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也稱為「術」。
制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弱之道來制服剛強。比喻用溫和的方法取勝。《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鐵保等條陳修防各事,惟於原議高堰石坦坡,未曾籌及蓄清刷黃,專在固守高堰,實得全河關鍵,以制剛,其法最善。」也作「以克剛」。
情綽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態溫婉動人。《文選.曹植.洛神賦》:「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也作「情媚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平。《文選.王襃.洞簫賦》:「優溫潤,又似君子。」
2.寬舒、從容不迫。《魏書.卷五六.鄭羲傳》:「垂心經素,優墳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故宜條暢以任氣,優以懌懷。」
3.因循不決。如:「優寡斷」。《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昔漢武帝行岱禮,優者數年,臣愚願加詳慮。」
相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強與和二種手段互相調劑、配合。《三國演義》第七一回:「凡為將者,當以剛相濟,不可徒恃其勇。」也作「剛並濟」。
吐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欺善怕惡。參見「茹剛吐」條。《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茹吐剛,非王者之道也。」宋.陸游〈上殿札子〉:「若夫虐煢獨,畏高明,茹吐剛,而能使天下治者,自古未之有也。」
遠能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安撫遠方的民族。能爾,親善近處的人民。遠能邇指籠絡,善待遠近諸民,使之誠心歸附。《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憯不畏明。遠能邇,以定我王。」《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春頒秋斂,萬邦所以惟懷,遠能邇,兆民所以允殖。」
度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構件承受單位負載的變形量。以承受軸向負載的直桿件為例,其度係數f=L/EA,其中L為桿長,A為桿斷面積而E為材料楊氏係數。度係數為勁度(stiffness)係數的倒數。
勝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語有「能克剛」一則。關於「剛與孰勝」這個問題,先有老子〔道德經〕中說過「能克剛」的話,如:「天下之至,馳騁乎天下之至堅。」又「人之生也弱,其死也剛強;萬物草本之生也脃(同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觀之,弱者生之徒也,剛強者死之徒也。」劉向著〔說苑〕中〔敬慎〕卷述韓平子和叔向的對答中引述了老子的話,其中叔向以為自己弱,不必剛強。平子則以為弱的可能容易脆折,叔向則說,弱的可以扭曲,但不會脆折。含意是說弱代表「謙虛」,剛強代表驕傲自滿。天道有增添虧損而抑制滿盈的現象,地道也有抑注盈虧的事實,鬼神為禍於驕縱的,福佑謙虛的,人道厭惡驕傲而愛好謙虛,所以人能謙虛的,會得到天道、地道...
腸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情思纏綿,心中悲苦,無法縈牽。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我若不指與你迷途,柳呵!你便腸百結,巧計千般,渾身是眼,尋不見花枝兒般美少年。」也作「腸百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