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4.25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零運動條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零運動條紋係指在全像條紋圖像中,由物體上靜止(零位移)之各點所形成的條紋,係為一亮紋。在計算條紋序時,常需先找到零運動條紋,然後從此處算起。
條紋仿門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紋仿門寄居蟹額角與眼柄基部為黃色或橘色,眼柄為紫色,靠近眼窩處有黃或橘色橫帶,盾板側邊與觸角柄背面為深紅色,第一觸角鞭為紫色而第二觸角鞭為淡紫色。右螯鉗部為紅色或褐紅色,但靠近末端處為斑駁紅白色,右螯腕節、前節、左螯與其他步足為紅色或橘色,並帶有白色條紋。眼柄略長。右螯可動指背緣與不動指上腹緣有排列緊密的鋸齒,不動指背緣則有大刺,腕節表面有不規則排列的棘刺分佈;左螯呈45°逆時針翻轉,掌部表面有鈍的瘤突,腕節有銳刺。第三步足左右明顯不等大,第二與左第三步足指節長於前節,腹緣有銳刺,右第三步足指節長約左第三步足指節的兩倍,背緣有一列刺狀的長剛毛,側緣有明顯縱溝,腹緣亦有銳刺;第二第三步足腕節表...
條紋半裸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中大。吻長,突出;唇厚,上唇內側具縐褶,下唇中央具溝,分成兩葉;上下頜各具一列錐狀齒,前端具一對犬齒。前鰓蓋骨緣平滑;左右鰓膜癒合,與峽部相連。體被大圓鱗,頸部與胸部被較小鱗;側線完全。D. IX, 11;A. III, 11;L.l. 26-30;背鰭連續;腹鰭第一棘延長;尾鰭稍圓形。體黑色,具 5條白色橫帶;胸部白色;頭淺黃色或淺綠色,具藍邊的粉紅色帶;尾鰭黑色或黑黃色。幼魚眼周圍具幅射狀白色帶。
條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兩光波發生干涉現象時,其在條紋位置上之相位差,Δф,可以波長為單位表示如下:
  
  此處N即稱為條紋序,為光之波長。當N=0, 1, 2…,時為亮紋;當N=0.5, 1.5, 2.5…,時為暗紋。在應用干涉術時,吾人常依據干涉條紋圖像上,各條紋條紋序,計算所要量測的相關物理變量。
條紋鑑別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紋鑑別率係用以定量評估一組干涉系統或干涉技術所形成干涉條紋品質的量化數據,其定義如下:
  
  上式中,Imas及Imas分別代表干涉條紋系統中亮度的極大值及其相鄰亮度的極小值,即以干涉條紋的明暗對比度來衡量條紋的清晰程度,其值介於0與1之間。
  光相干性的高低亦可使用條紋鑑別率判定;在相同光程差條件下所形成的干涉條紋,V值大小與光的相干性有關,V值愈大則表示光的相干性愈高。一般而言,V值小於0.1以下時,干涉條紋即顯得模糊不清而不易觀察。
條紋細螯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紋細螯寄居蟹眼柄細長。右螯略大且較寬於左螯,兩大螯掌部表面皆密佈棘狀的顆粒或小刺,其中腕節背緣有2或3個明顯的大刺。左第三步足的指節略長於前節。尾柄中間凹隙較淺且小,末緣分佈較細小的刺,小刺未延伸至側緣。頭胸甲呈綠或藍色,並帶有赭黃色或橘色的色塊。眼柄為橄欖綠色。大螯為深綠或深藍色,指部為黃白色或淡橘色;第二三對步足為綠色、藍色或藍棕色,並帶有4條深棕色或藍黑色的縱向細紋;步足關節處為黃色或淡橘色。
條紋蚊蠍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在外型上與斑紋蚊蝎蛉(B. maculatus)非常類似,屬於翅膀斑紋非常發達之種類。兩種不同之處在於本種後翅接暗色斑紋延伸至CuA脈處,而斑紋蚊蝎蛉(B. maculatus)之暗色斑紋則較短小。且雄性陽莖器基部為錐狀,而非斑紋蚊蝎蛉(B. maculatus)之球根狀。
條紋投影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使用條紋投影技術(參見projected fringe technique)時,所投射的條紋常是由兩個平面波干涉而產生,當兩個平面波分別沿由k和k'的方向傳播,且彼此之間只差一個很小的夾角γ時,這兩個波之間的等相位差面是一些包含k和k'平分線方向的一些平行平面,如果沿某個面兩個波的相位差為π弳度時,這個面就叫做條紋投影面,而各相繼條紋投影面的間隔d為:
  
  式中,λ為平面波的波長。
條紋裸絨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cosia fasciata (Mastubara, 1943)
體型延長呈長橢圓形,頭部中大,頭頂平滑無棘棱,口大,吻的背緣,平直無凹窪,下頜稍突出。眼中大,眼眶下緣平滑無硬棘。背鰭甚長,起點在眼睛正上方,背鰭硬棘部分,鰭膜有深凹刻。體裸露無鱗質感滑柔似絨布,體側散有許不規則黑色斑紋,故稱之為「條紋裸絨鮋」,無鰾。體為深紅色,體上有4~5條不明顯的黑色寬橫紋,各鰭均有黑點散布,體長約5.6公分,屬於小型鮋科魚。
日本,台灣北部及東北部海域。
棲息於大陸棚邊緣的泥砂底質海域,近海肉食性魚類,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
常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條紋鰕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極側扁,體表被透明之薄骨板。頭中大;吻突出而呈管狀。眼間隔突起而無縱走溝。口端位,很小;無頜齒。背鰭第一硬棘長而尖,位於體之末緣,與體之骨板間有可動之關節,稍可移動;第二背鰭、尾鰭及臀鰭均彎向下方;胸鰭發達,側位。無側線。體側有一條顯著之黑色縱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