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9.5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條紋草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mniscomys striatus (Linnaeus, 1785)
頭軀幹長8.3~14公分,尾長7.5~15.9公分,體重18~68公克,毛短、薄而粗,背部暗褐色,背部中央有一粗暗色條紋,但從背中央到身體左右兩側各有5~6條淺色點,從肩膀縱列延伸到臀部,腹部淺黃到淺灰色,尾巴背面顏色接近背部中央暗色條紋,其餘部分顏色則接近背部的淺色點。
獅子山到衣索比亞,南到安哥拉北部和馬拉威。
棲息多樣,包括海平面到海拔3,500公尺的草地,尤其是森林砍伐後的開闊地、溪邊、沼澤和農墾地,或在接近地表處以草葉築球形窩,也會在窩周圍清理出覓食路徑,白天晚上都可能活動,食物包括草、種子、作物等,有時也吃昆蟲;生殖通常發生在一年2次的雨季,發情週期3~5天,懷孕期21天,一胎1~12仔,通常4~5仔,出生時體重約3公克,6~8天睜眼,14天吃固體食物,雄鼠2.5個月性成熟,雌鼠5個月才生第一胎,6個月長成成體體型,一般壽命不超過2.5年,因此族群內的個體約每2年全部更新,圈養下最長壽命4年10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鼠科(Family Muridae)
條紋厚唇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migymnus fasciatus (Bloch, 1792)
體長橢圓;尾稍圓;體黑色具5條白色帶;胸部白色;頭淺黃或淺綠色,具藍邊的粉紅色帶;尾鰭黑色或黑黃色;幼魚眼周圍具幅射狀白色帶;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
棲息於珊瑚礁區。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條紋蝦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eoliscus strigatus (Günther, 1861)
位於尾端正後方之鰭為第一背鰭(或硬背鰭),其中之第一硬棘為可動性,第二背鰭(或軟背鰭)及尾鰭位於第一背鰭之腹面;體較細長(體長為體高之8.4倍);體側有一條黑色縱帶;體長約15公分。
日本相模灣以南之印度太平洋區。
棲息於內灣或沿岸珊瑚礁區,呈倒立式游泳。有時魚群也能行一般之水平游泳;以細長吻管吸食浮游性甲殼類。
為飼養於水族箱之觀賞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刺魚目(Order Gasteroste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海龍亞目(Suborder Syngnathoidei)
管口魚下目(Infraorder Aulostomidia)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蝦魚科(Family Centriscidae),Shrimpfishes
蝦魚上科(Superfamily Centriscoidea)
條紋雞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rapon theraps (Cuvier, 1829)
體延長側扁;口端位;體背棕灰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3至4條水平棕帶,第一條由頸到背部,第二條由眼到尾柄上方,第三條由眼到尾鰭中央鰭緣,第四條由胸鰭到尾柄下方;背鰭硬棘有1大黑斑,軟條有2小斑;尾鰭上下葉均有2斜帶;體型小,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南太平洋、印度洋、紅海。
棲息岩礁地區,其稚魚(圖(一))喜隨漂浮物游息,成魚(圖(二))體側3條直線縱紋。
以刺網或手釣漁獲,供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條紋雞魚科(Family Terapon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等傾線條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物體產生一剛體(rigid body)移動時,在表面上之每一點的位移都相同。因此,其干涉條紋會落在無窮遠處,亦即是在鏡片的後焦距平面上。若物體僅在垂直表面的方向上產生一剛體移動,則在後焦距平面會看到一些同心的圓形干涉條紋。這些條紋即稱為等傾線條紋,在古典干涉術中又稱為海丁格(Haidinger)條紋
條紋鍬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鍬形蟲,體色黑,雄蟲15-27mm,雌蟲15-20mm。雄蟲體型修長,大顎細,微幅內彎,中央稍前處有一微幅斜上的內彎齒突,翅鞘滿佈縱向排列的刻點,並有平行縱紋。雌蟲,翅鞘滿佈縱向排列的刻點,並有平行縱紋。
條紋多角海蛞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蛞蝓狀,尾端尖,頭部為圓形,最大體長約70 mm;外套膜為底色為乳白色,上面有許多褐色的平行線條,線條有時為不連續狀,頭部前端約嗅角前端的邊緣具深色線條,本物種顏色變異較多;嗅角鞘由黃色及藍紫色所構成,嗅角為紅色;具3根多回羽狀鰓,呈朱紅色,鰓的基部由藍紫色及黃色所構成;腹足邊緣為紫色色帶偶見黃色色帶;口觸手外側為紫色及內部為黃色。
條紋投影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紋投影技術是一種可以用來測量物體表面輪廓、形變和振動振幅的疊紋技術。當使用白光或雷射光穿越刻印著許多平行等距直線的振幅光柵元件,或應用干涉儀形成的直線干涉條紋,將此直線條紋投射於物體上,由於物體表面曲度及深度的變化使條紋變形,利用適當的方式(如CCD相機)擷取此變形條紋的影像,配合所推導出的條紋變形量與物體高度變化的關係式,即可算出物體的表面輪廓。當使用兩次曝光的技巧時,即在物體受力前後各曝光一次,使得物體受力前後各別的變形條紋影像記錄在同一張底片上,則所形成的疊紋條紋將是受力前後表面位移或形變的一種表示。與此類似,以時間平均法所形成的疊紋條紋將是振動振幅的等值線。使用此法進行量測時,為...
扭角條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agelaphus imberbis (Blyth, 1869)
雄羚深黃灰色,雌羚淺黃褐色,喉部有白斑,但無鬃毛,身上有11~14條淺色直條紋,小羚體色更紅,條紋更淺;頭軀幹長110~175公分,尾長26~30公分,肩高90~105公分,體重60~100公斤,角長60~90公分。
阿拉伯半島、蘇丹東南部、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烏干達東北部、肯亞、坦尚尼亞東部。
棲息在密植被內較乾燥的地區,如灌叢或雜林,主要在晚間和清晨活動,白天在樹蔭下休息,有些族群會隨食物狀況而遷移,乾季時在河域附近活動,雨季時會遊走比較大的範圍,食物以莖葉為主,族群密度很少超過每平方公里1隻,個體的活動範圍0.4~6.7平方公里,雄羚活動範圍平均2.2平方公里,雌羚活動範圍平均1.8平方公里,個體之間活動範圍重疊度大,無明顯領域性;群居性,一群通常不超過4隻個體,由雌羚和小羚組成,雄羚很少加入群體,小雄羚會跟隨母羚1.5~2年,之後會單獨活動或加入單身漢群2~3年,之後通常單獨活動;交配季不固定,雌羚各自有其發情、懷孕、生產週期,懷孕期244~253天,生殖間隔約9個月,一胎通常...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牛科(Family Bovidae)
十三條紋地松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ermophilus tridecemlineatus (Mitchill, 1821)
本屬動物頭軀幹長13~40.6公分,尾長3.8~25.4公分,體重85~1,000公克,本種背部灰褐色,同時有多條深淺相間的條紋,深色條紋上還有一排淺色的斑點,腿短,有頰囊。
阿爾伯他中部到俄亥俄州和德州南部。
棲息在草原等開闊處,會挖地道,寬度約5公分,長度5~6公尺,深度0.3公尺,內襯為草的窩直徑15~20公分,洞口沒有土堆;通常9月時累積的脂肪會使體重倍增,10月開始冬眠,到來年3~4月再出洞,不太利用儲食度冬;食物包括種子、堅果、穀粒、根、球莖、蕈、綠色植物、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有時也吃鳥蛋和小型脊椎動物;族群密度約每公頃0.3隻,通常成小群聚居,雖會防禦其他個體進入地道,但不會對洞口附近地表的個體表現領域性;通常一年1胎,交配在冬眠後進行,懷孕期23~31天,出生時體重5~12公克,4~6週斷奶,由於森林砍伐,農地擴張,本種的分布與數量也因而增加。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