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歹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正人、善士
作福作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威作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作威作福」原作「作福作威」。周武王滅殷朝後二年,前往拜訪箕子,請教如何制定為政的基本規範。箕子回答一共有九類大法,分別是: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乂用三德、明用稽疑、念用庶徵、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其中第六類的「三德」,一是正人的曲直,二是剛強能立事,三是和柔能治,用這三種德行來治理人民。只有君主擁有賞賜臣下、使用刑罰、享受美食的權利。臣子則沒有這些權利,否則將會給家裡帶來災禍,還會危及國家安全。箕子所說的這段話見載於《書經.洪範》,後來「作威作福」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臣無有作福、作威」演變而出,用來指仗著權勢欺壓別人。
人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
真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確實。漢.王充《論衡.無形》:「蟬蛾之類,非真正人也。」《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來聽新聞的人居其大半,除去民權學堂的學生,真正他們同志也就有限了。」
陸九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顥(明道)、程頤(伊川)繼其後。象山承濂溪、明道之緒,以繼往開來為己任,以辨義利、別是非、明夷夏、正人心為入手處。故其為學常大處著眼,追求源頭。以為宇宙即是吾心,理即吾心,吾心即理。理心合一,心正則一切皆正。此心此理,昭然宇宙之間,乃我固有,非由外鑠。故能存得此心,即可明得此理;明得此理,即可盡性知天,而為堯舜。統觀象山全集,不外啟發人之本心,勉人明理知道。
鼉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鼉皮製成的鼓。《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矇瞍奏公。」宋.張元幹〈賀新郎.曳杖危樓去〉詞:「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
從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治理政事。《論語.子路》:「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唐.韓愈《順宗實錄二》:「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
三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位聖人:(1)伏羲、文王、孔子。《漢書.卷三○.藝文志》:「人更三聖。」顏師古注引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堯、舜、禹。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守一道。」(3)文王、武王、周公。《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昔周監於二代,三聖制法。」唐.顏師古.注:「三聖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漢.趙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詖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南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學子和從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品德修養,故應處處節省用度,克勤克儉,如此定能成為操守廉潔、品德高尚之正人君子。(4) 「樸」:即樸實、樸素,毫無矯揉造作的意思,亦即孟子所謂「良知、良能」,希望本校師生,皆能「致良知」,以發揮「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的大胸襟、大氣度,適應自然,淡泊虛名,表現出「真我與本我」,以消除功利之私。 校徽(1) 南開正式校徽於民國六十年創校以來,沿用至今。校徽中的齒輪造型即代表本校是以工業專科學校立校;齒輪表徵工業之意。(2) 校徽中齒輪總數共為12齒,象徵本校ㄧ年四季12個月,齒輪...
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做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