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4.50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位聖人:(1)伏羲、文王、孔子。《漢書.卷三○.藝文志》:「人更三聖。」顏師古注引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堯、舜、禹。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守一道。」(3)文王、武王、周公。《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昔周監於二代,三聖制法。」唐.顏師古.注:「三聖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夏禹、周公、孔子。《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漢.趙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詖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
三聖人(軒轅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聖人是軒轅教所指的(1)人道聖人--孔子、(2)地道聖人--墨子、(3)天道聖人--老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551, B.C.)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學無常師,嘗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中都宰,由中都宰而司空,而司寇,並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刪書詩,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三十,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之先河。孔子學說,以「仁」為中心,內以修己持身,外以安邦定國。「仁」字作為奠定人倫基礎和道德規範,故曰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人文主義目的要使人成為更完美;通天地人之謂儒,儒學成...
西方三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尊的合稱。
三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詳見文殊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允執厥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指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明.方孝儒〈夷齊〉:「聖人之道,中而已矣,堯、舜、禹三聖人為萬世法,一『允執厥中』也。」也作「允執其中」。
金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製的藏書匱,比喻縝密之意。《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紀之後世。」唐.劉禹錫〈送分司陳郎中祇召直史館重修三聖實錄〉詩:「重修東觀帝王書,常時載筆窺金匱。」
詖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頗不正當的行為。《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
人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心地。《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