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6092 收藏人次:3458288
1.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又多能也。」晉.夏侯湛〈閔子騫贊〉:「既擬天,賢亦希。」
2.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很深造詣的人。如:「詩」、「樂」。
1.品德崇高、通達事理。如:「人」、「神」。
2.君主的。如:「恩」、「旨」。
殷憂啟     
瀏覽人次:14396 收藏人次:842286
深切的憂慮能啟發明。《新唐書.卷一一八.張廷珪傳》:「古有多難興國,殷憂啟。蓋事危,則志銳;情苦,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
六凡     
瀏覽人次:5691 收藏人次:0
  四六凡,即指十法界中,四種者的世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及六種凡夫的世界(天人、修羅、人、餓鬼、畜牲及地獄)。四種者已除煩惱、斷輪迴之苦,為出世間的者;六種凡夫,則仍輪轉業海,背覺迷惑,為世間眾生。
1.佛界:佛為宇宙和人生之真理的覺悟者,也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究竟修行者,已獲得大解脫、大自在、大菩提者,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其境界及智慧,唯佛與佛乃能如實了知。2.菩薩界:菩薩為求覺悟的有情,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讓菩提心,廣修六度萬行,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者。(參見「菩薩」)3.緣覺,又稱獨覺,為小乘者。此類者於無佛之世,以自己的智慧觀察事物現象的...
    
瀏覽人次:4597 收藏人次:761625
信徒朝拜地或跡。《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吳氏出來上香朝,那知觀一眼睃定,越發賣弄精神。」也作「朝覲」。
人非賢,誰能無過     
瀏覽人次:3902 收藏人次:263492
(諺語)指人難免會有缺失和過錯。如:「這點小錯,你就原諒他罷。所謂『人非賢,誰能無過。』只要他知錯能改,又有何妨。」
棄智     
瀏覽人次:3747 收藏人次:0
棄絕智慧聰明,返歸於人的天真純樸。為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絕棄智,民利百倍。」也作「絕棄知」。
為往繼絕學     
瀏覽人次:3198 收藏人次:0
  張橫渠所說:「為往繼絕學。」〔張子全書‧近思錄拾遺〕揭示了他的遠大抱負,人應有承繼前人的智慧,發揚先之道學的使命。據張子之說,絕學之意義及內容為:
  1.絕學的意義:絕學有二義,一為中絕之學,一為造詣至之學。前人多釋為中絕之學。但觀張子之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氣勢澎湃,積極作為。所謂「立心」、「立命」、「開太平」,皆具開創性,若將繼絕學釋為「承續中絕之學」,則感消極,與上下文氣難以一貫,加以張子所稱之絕學,在當時依然流傳並未中絕。故不如將「絕學」釋為造詣獨至之學,是繼先之後,探求學為不已的極致。
  2.絕學的內容:張載云:...
    
瀏覽人次:3096 收藏人次:359191
1.人與賢人。南朝宋.顏延之〈北使洛〉詩:「在昔輟期運,經始闊賢。」《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古今興廢,賢經傳,無所不覽。」
2.神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賢。」《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壇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賢比肩,環繞甚嚴。」也作「賢」。
人無常心     
瀏覽人次:2812 收藏人次:0
  「人無常心」見於〔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書中也有「人」的出現,此處所指的是有道德的統治者,猶如儒家所說的「王」。這段文字是:「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人在天下,惵惵(或作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人皆孩之。」
  老子雖然反對人為,對於既有的政治制度和領導者的統治,卻無法徹底反對,或主張消除,因而對領導者寄望其能為人;而人之治,首在於自己的存心,基於其「道無為」和「人無欲」的信念,以為人最好先不要立下自己是一個統治者的心意,否則便成了有意而為,而不能無所不為。此章「人無常心」...
先師     
瀏覽人次:2701 收藏人次:345863
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諡孔子為「至先師孔子」,故後世尊稱孔子為「至先師」。也稱為「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