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4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山所夾的狹長水道。多用於地名。如:「三峽」、「巫峽」、「瞿塘峽」。唐.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二評事韋少府姪〉詩三首之一:「峽險江驚急,樓高月迥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蜿蜒曲折的水道。《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唐.李白〈送別〉詩:「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疏通或挖深水道。通「濬」。唐.魏徵〈論時政疏〉:「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浚其源,導其所歸;溉其根,將食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為黃河支流,水道屢經變遷,今所稱汴水約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境。也稱為「汴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山間的水道或低地。如:「山谷」、「河谷」。《墨子.節用中》:「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三國演義》第九○回:「孔明棄車步行。忽到一山,望見一谷,形如長蛇,皆危峭石壁,並無樹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水道、溝渠。《宋史.卷四一二.列傳.孟珙》:「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萬頃。」宋.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詩:「役徒開汴前日放,亦將決水歸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道的通稱。如:「河流」、「運河」。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沐雨櫛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櫛風沐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傳在堯的時代,天下發生大水,把田地和房子都沖毀了,人們生活十分痛苦。於是堯派禹前去治水。禹是個十分認真負責的人,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工人們一起開通水道,疏通洪水,因為太勞累,以至小腿上面的毛也被磨光了,身體常常浸沐在驟雨中,頭髮被烈風給吹動著,也就是頂著烈風急雨不斷辛勤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莊子.天下》文載,墨子稱禹「沐甚雨,櫛疾風」,後來「櫛風沐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
腹背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
疏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通水道,使水流通暢。如:「疏濬河道」。也作「疏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