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 爆發十九世紀上半葉,淮北不斷受到洪水侵襲。一八五三年,黃河潰堤,離開了過去五百多年來一直占有的水道向北移。這次黃河改道帶來的水患,位淮北帶來致命的一擊,捻亂也在這一年發生。這些捻軍的領袖很多以前是鹽梟,而有私鹽販子組成的鹽民軍,也成了整個捻軍中一隻很重要的武力。 平定清政府在這個地方的控制原本就很薄弱,地方民眾為了自身的安危,往往築成堡壘(圩寨)以自衛。捻亂爆發後,為了躲避政府額外的稅收和官員無度的需索,地方民眾往往願意與同鄉之誼的捻軍合作。叛亂的捻軍得到地方自衛武力的支持,使得清政府一直到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才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滯留、鬱結。《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一.六元正紀大論》:「其病氣怫於上。」清.全祖望〈重浚鄞三喉水道議〉:「久在湖中,則水性怫而不暢。」
傾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液體從高處大量傾倒瀉下。如:「水庫洩洪時,大量的水從水道頂端傾洩而下。」
閘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道上控制流量或水位的裝置。
丹大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解決個人與部落之間的矛盾,乃集結胡庫胡庫社及附近的小社壯丁於1917年1月8日早晨將日本駐在所的引水道加以破壞斷水,以引誘丹大駐在所的七名警員和隘勇八名前往水源斷水處護修,布農族即予痛擊擊斃日本隘勇兩名即打傷警員、隘勇共計四名,其餘日本人奔向丹大台地敗退,布農即行追擊,並立刻包圍在駐在所的日本人阻斷對外連結電話線、糧食支援和飲用水,以待殲滅。同時也嚴密整備丹大的事防務,以迎擊即將湧到的日本軍隊。當時丹大領袖叫做勞翁.卡爾木旦,因和日本駐在所交往甚密,利用清晨送少許食物,被布農族發現,固守的布農族認為這仗維艱,而自動解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田間的水道。《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左傳.襄公十年》:「子駟為田洫。」
溝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間水道。《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已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論語.泰伯》:「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鄰國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鄰為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厭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橫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不循水道,四處漫溢的樣子。[例]這場連續幾日的大雨,使得洪水橫流,造成災害。
溝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溝渠、水道。《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